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上市遇挫、批量逃离新三板,印刷企业开年遭遇资本“寒流”,未来的路应该怎样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月18日,主营烟包印刷的陕西大风印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拟申请公司股票在新三板终止挂牌。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大风科技很快将成为上市公司集友股份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对大多数达到一定规模和盈利水平,又不具备独立IPO条件的圈内企业来说,“卖身”豪门无疑是在产业趋向整合过程中,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

然而,由于资本意识不强、资本化程度不高,企业数量高达10万余家的印刷圈,在投资并购方面表现并不活跃,每年见诸报道的兼并重组案例屈指可数。只是随着近年来新三板的升温和2016年不期而至的上市小高潮,圈内企业似乎才积攒起些许“触碰”资本市场的感觉。

问题是:2018年甫一开年,圈内企业刚刚升腾起的资本“热情”,便遭遇扑面寒流。在IPO和新三板两条战线上,均有企业遇挫碰壁。

在IPO方面,两家出身新三板的明星企业天元集团、龙利得,于1月16日双双过会,双双被否。两家企业,一家主营快递物流包装,成长性良好;一家主营瓦楞纸箱,在智慧工厂建设方面用力甚多。

论体量,两家企业不仅在新三板印刷企业中明显高出一筹,而且在最近一期的“中国印刷包装企业100强”中分居第47位、64位;论盈利能力,两家企业连续多次占据新三板印刷企业净利润榜前两名,与部分圈内上市公司比也不逊色。

从财务角度而言,两家公司似乎都不应该被否,但被否还是这样发生了。

在新三板方面,进入2018年不足1个月,已经有5家印刷企业申请终止挂牌。其中,除了被收购的大风科技,其他4家均是主动要求摘牌,包括:冠为科技、茉印股份、华文包装、东莞华源。这与此前两三年圈内企业争先恐后挂牌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付出一笔不小的费用,并且经过漫长等待后,才拿到的新三板“门票”,为什么如此轻易就被放弃了?

IPO遇挫,逃离新三板背后,印刷企业资本化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下面,就慢慢说给各位老板听。

印刷企业批量逃离新三板

新三板在印刷圈遇冷早有迹象。目前,在新三板“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行业门类下,共有62家挂牌企业。其中,最近一家挂牌的是来自广东的兴艺股份,一家以彩盒、彩箱为主业,年营收过亿元的包装印刷厂,挂牌时间是去年的12月27日。排在兴艺股份之前的是来自河南的瓦楞纸箱印刷厂中瀛科技,挂牌时间是10月27日。

整整两个月,新增一家挂牌印刷企业,如此缓慢的节奏在新三板的高峰期简直难以想象。更重要的是,兴艺股份之后,“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行业门类下,迄今再无申请待审企业。

尽管如此,2018年一开年,圈内企业逃离新三板的急切,还是让三好同学大跌眼镜:1月5日,冠为科技公告拟申请终止挂牌;1月9日,茉印股份公告拟申请终止挂牌;1月16日,华文包装公告拟申请终止挂牌;1月22日,东莞华源公告拟申请终止挂牌。

这4家企业产品各有特色:冠为科技主营烟包,茉印股份主营票据,华文包装主营彩盒、标签,东莞华源主营塑料软包装,但无一例外在新三板印刷企业中,都算是体量较大的前排企业。

其中,冠为科技、茉印股份、华文包装2016年营收均超过2亿元,分别为2.65亿元、2.58亿元、2.35亿元,东莞华源规模稍小,营收也有1.60亿元。

去年5月,三好同学曾做过53家新三板印刷企业的业绩排行榜,4家企业的营收规模分别位居第5位、6位、9位、16位。

4家申请终止挂牌企业2016年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单位:万元)

体量同样可观,盈利能力却差别很大。4家企业中,冠为科技最能赚钱,2016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3406.61万元。即使在53家企业的大排行中,也仅次于冲刺IPO未果的天元集团、龙利得和业界大佬虎彩印艺。

茉印股份位列其次,但2016年净利润仅为208.94万元,与冠为科技差距不小。更重要的是,与2015年相比,其净利润同比跌幅达到82.65%。

华文包装在2015年亏损546.89万元的基础上,于2016年扭亏为盈,净利润为122.96万元。东莞华源则是转盈为亏,2016年亏损324.39万元。

从挂牌时间来看,4家企业中,华文包装和冠为科技的新三板资格最老,分别于2015年7月、12月挂牌。此外,茉印股份于2016年4月挂牌,东莞华源于2017年1月19日挂牌。

如果说,其他3家企业申请终止挂牌,还有可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的话,挂牌刚满一年的东莞华源,也要摘牌离场,着实有点儿让人看不懂。

无论如何,多家印刷企业突然集中申请摘牌离场,值得深思。除却新三板运行机制层面存在的问题,这在相当程度上表明,近年来印刷企业以进军新三板为目标的资本化努力意外受挫。最起码,没有达到当初预想的效果。

当然了,4家企业集中申请终止挂牌,看上去扎眼,在新三板印刷企业中,却既非“孤例”,也非“先例”。

除了被收购的大风科技,早就开始冲刺IPO的龙利得于2017年8月申请终止挂牌,并于9月获得批准。

此外,还有两家印刷企业以另外一种形式离开了新三板:一家是来自北京,有新三板“印刷第一股”之称的易丰股份,另一家是来自无锡,原本以数码印刷为主业的报业延嘉。经过一系列股权转让,易丰股份于2016年11月更名“将至发展”,报业延嘉于2017年10月更名“京东汇”,印刷业务也被从两家挂牌公司剥离。

简单说来,易丰股份、报业延嘉都被借了壳。更名而来的将至发展、京东汇虽然还在“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行业门类下,但已经不再属于印刷圈。

他们为什么要离开?

按照目前的挂牌节奏和逃离速度,可以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三板上的印刷企业将有减无增。

看上去,这有些让人难以理解。因为新三板不是“菜市场”,说来就能来,说走就能走。据了解,要上新三板仅挂牌相关费用就需要一两百万元。

为什么在付出了一笔不菲的费用后,这么多圈内企业却急欲逃离?从相关公告来看,冠为科技、茉印股份、东莞华源措辞相近,但说得都很模糊。大意是:配合公司业务发展或战略发展规划调整的需要。只有华文包装明确提到了一点:因挂牌以来,股权流动性不足。

一句话,寥寥十余字,却精确命中了新三板企业最大的“痛点”。自2013年底正式扩容以来,新三板一度被寄予厚望,挂牌企业数量持续井喷,从2014年初的300多家飙升至2017年底的1万余家。

之所以有这么多企业看好新三板,是因为市场认为挂牌可以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好处。诸如:规范治理、股权交易、吸引投资等等。

然而,近四年多的实践表明,新三板确实有助于挂牌企业提升内部治理水平,但由于投资者入场门槛过高,其融资功能一直未能充分发挥。

以“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行业门类下60多家企业为例,在过去几年中,除了面向原股东的定向增发,成功获得融资的案例屈指可数。

在本次集中申请摘牌的4家企业中,华文包装和东莞华源,从未有过股权交易。茉印股份则向公司核心员工进行过定向发行,只有冠为科技成功吸引到了外来投资。

融资能力不足的新三板对挂牌企业来说,基本上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因为除了一两百万的挂牌费用,挂牌企业还需按年支付律师费、审计费、挂牌年费等,总额可能达到二三十万元,甚至更高。

所以,部分企业在申请终止挂牌时,还会提到一个原因:为降低经营成本。

目前看来,逃离新三板似乎已经成为很多挂牌企业的共同选择,而非为印刷企业所独有。可为例证的是,截止2017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为11630家,而最新数据是11603家,不到一个月净减少27家。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已经提交了摘牌申请,等待核准。

如果新三板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不解决,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种局面:业绩好的企业想摘牌,为冲刺IPO。业绩差的企业也想摘牌,为省成本。

印刷企业资本化的难题

即使与新三板的先天不足有关,短短不到1个月内,两家新三板出身的明星企业IPO遇挫,4家企业欲摘牌逃离,也足以说明印刷企业刚刚加速的资本化努力,正在经受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三好同学觉得,这与印刷企业自身的特点与思维模式有关。简单说来,印刷企业在资本化方面有“三个”不足。

一是盈利能力不足。据统计,2016年我国印刷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2337.57亿元,利润总额839.18亿元,利润率接近7%,在实体行业中已经相当不错。问题是,如果按全国10.1万家印刷企业推算,平均每家营收为1221.54万元,利润总额83.09万元,规模偏小。

在三好同学统计过的53家新三板企业中,2016年营收超过5000万元的有37家,但净利润在5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家,在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12家,达到3000万元以上IPO及格线的更是只有5家。

二是成长性不足。对资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成长足够快,短期不赚钱,有时候问题也不大。否则,就很难理解,很多互联网企业大亏特亏,还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

问题是,从产业大周期来看,印刷业已经走过了高速成长的“窗口期”:自2012年以来,我国印刷总产值同比增速一路下滑,由9.6%降至2016年的2.7%。2017年虽有回弹迹象,但要恢复到以往的高速成长,显然难度不小。

部分细分市场,甚至已经完成了由“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转化,要增长更不容易,留给资本的想象空间也就有限。

三是开放性不足。与互联网、教育、金融等行业相比,印刷企业的股权结构大多相对封闭。不仅是新三板企业,即使是圈内上市公司,股东之间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亲属关系。

这种股权结构在企业发展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凝神聚力的作用,但如果不能辅以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就会构成外来资本进入的障碍。

同时,在圈内还有一种“观念”很流行。即:只有缺钱的企业才需要资本化、去圈钱,效益好的老板则只需埋头赚钱、偷着乐。

如果在产业的平稳扩张期,或具备华为一样特立独行的底气和能力,这样的想法自然没有问题。但如果行业已经进入整合、变革期了呢?

反正,三好同学觉得,印刷业已经进入了大整合的前夜,那些率先实现资本化的企业,很有希望在这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主动。

在印刷企业主动融入资本市场的过程中,那些与产业发展大周期有关的因素难以改变,企业自身的禀赋和气质却可以调整。

所以,即使遭遇“寒流”,如果对资本市场还抱有憧憬和希望,各位老板就继续努力吧!

何况,这一轮“寒流”并不仅仅让印刷企业感到“刺骨”。自2017年10月新一届发审委上岗之后,IPO否决率大幅提升。截止到1月24日,2018年共有39家企业IPO过会,否决率达到49%,通过率只有36%。

这时,回头再看2016年、2017年成功闯关的10余家圈内企业,他们竟是如此幸运。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获取授权

精彩文章推荐:

美国用工人数最多的印刷厂。及北美印刷企业的人均创收效率到底有多高?

7天连曝两桩收购!这家烟包印刷厂上市仅一年却出手十分迅猛,为什么?

为什么说在美国搞印刷才真叫苦?及北美最大的9家印刷厂一年能赚多少钱

裕同下调2017年利润预期。及为什么说2018年印刷电商有可能重归正途?

国内用工人数最多的印刷厂。及裕同、雅图仕、鸿兴的人均营收有多高?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