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高人探访“上海新索光盘工厂”【下:问答】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前文回顾:高人探访“上海新索光盘工厂”【上:游记】


阅读本文之前,我强烈建议各位看官先把《上:游记》读完,该篇亦包含大量“信息”,上篇系本文之基础,文中已经提到过的“问题”,本文不会再次详述。


4月12日(星期四),我有幸参加了由“高清中国”淘宝网店举办的“新索光盘工厂参观活动”。其实,我本人是带着目的去的。除了开眼界之外,我总想着能为改变目前中国正版影碟现状做点事情。在我看来,现在亟待解决的是“沟通渠道”问题。虽然D版与正版势不两立,但并非没有共同点,大家都是商人、都需要赚钱嘛~~~所以无论是谁,只要是合法的优点就都值得借鉴和学习,例如当年九区的从业者就和消费者几乎是零距离沟通,从业者知道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知道从业者的产品动向。说到底,我觉得目前的国版困境与“出版商未与消费者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渠道”有直接关系。我画个图可能大家更容易理解,当前的关系是线性的(出版商指的是:新索、地球娱乐、博泰等;经销商指的是“高清中国”这样的网店;消费者就是你我~~出版商未列“碟影传媒”是因为他们早已建立了QQ群用来沟通)



这里的问题在于:“经销商”只需关注什么好卖、什么不好卖就行了!对于不懂碟的商家,他根本不清楚好卖或不好卖的原因,他们擅长的是做生意而不是研究产品本身。当然这可不包括“高清中国”啊,哈哈~~~如果没有高清中国就没有这次新索的参观和座谈了……出版商和经销商实际就是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关系,他们之间有沟通渠道;经销商和消费者也有沟通渠道,唯独出版商和消费者之间无法沟通。这就造成了“消费者需要什么出版商不知道”、“出版商有什么难处消费者不知情”,双方自说自话,互不理解……当年九区并非只占一条物美价廉,当他们做豪华装DVD的时候,价格比现在正版BD、UHD还高的也笔笔皆是,况且十多年前的人均收入也较现在为低啊~~所以问题未必都与正版售价高有关。因此,我打算先进促进“线性关系”变为“三角关系”,以观后效 ——

“双向箭头”代指信息沟通渠道。我们需要出版商发布“消息树”,出版商需要知道“我们的需求”。做为有情怀和长远目标的经销商 —— “高清中国”就利用这次参观新索光盘工厂的机会为我们双方搭建了一条沟通渠道。当然,我想象的渠道并非“一次性”的,而是“常规存在的”。市场如越来越小,只会让大家更为艰难,我们都承认,影碟玩家必然小众,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10亿人的万分之一还有10万人呢。所以在我们的国度里,既使小众也仍然是大市场。有些人认为这股风已经刮过去了,而我认为,正版影碟的清风还没有真正到来……


“上篇”提到:座谈时有个“碟友提问环节”被我略掉了,这次主要讲这个。大言不惭的说,鄙人也算资深碟友了,我对碟友们平时关注的话题比较了解,所以我去新索也是为了给自己心中的推断与其他碟友的问题寻找答案。但白纸黑字的写出来、公开发布就会有另一个问题 —— 我不能说这是“新索的答复”,因为我并不肯定新索同意发布这次“私下谈话”,而且不在当时的语境,有些内容转述出来可能会有歧义,要是给新索造成不便就不好了。我是来促进国版市场的、不是添乱的……当然,我也可以先写一稿,然后递交新索审查,完全同意后再发布,但这效率忒低。还有些问题是我事后想到的,座谈中并未提及,而它们的答案都是我根据已知信息自行推断的,并不是新索的答复……现在,我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即这篇“问与答”与新索无关!是我自问自答,所有答案都是本人的主观臆断,相信多少,您自个儿判断,好不啦?这算“上海话”不?




问 & 答


注:如无特别说明,这里说的影碟是指BD或UHD。因为我不是从业者,所以搞不清”出版商“和”发行商“是不是一回事,两者又有些什么关系,下文中我可能混淆了出版商和发行商,毕竟我们是在探讨问题,不是严肃论文,所以大家懂了就好。下文中无论是说出版还是发行,指的都是“新索”、“博泰”、“地球娱乐”、“碟影传媒”这样的公司。


1、正版的优势在哪里?


答:正版的优势在于合法!但这并不是你想要的答案吧?呵呵~~~在蓝光时代,由于生产线成本的增高以及对正版生产线的数量限制,它不可能再像DVD时代那样遍地开花。数量少则易控制,目前还未发现使用正版生产线生产D版的情况,所以迄今为止,所有D版使用的都是“刻录盘”。光盘工厂生产的光盘在制作工艺、数据严谨、产品质量、检测流程方面都是刻录盘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保存得当的前提下,正版影碟的寿命可长达100年,即你现在买的正版影碟,到孙子辈的时候还能用(这里仅谈光盘寿命、不谈利用价值)。所以盘片自身的质量和寿命是正版载体方面的一大优势。内容方面,目前各区多以共版素材为主,现在的电影原始素材也几乎都是数字的了(仍然爱用胶片拍摄电影的导演只是极少数),所以无需再走过去的胶转磁、模拟转数字的老路。因此,DVD时代的六区国版不如外区的事情已很少发生。另外,对于D版商来说,BD50载体的刻录盘也会增加他们的成本,所以往往他们只爱供应BD25版给普通用户,而正版使用BD50载体已是十之八九,所以D版的BD25势必要通过减少或压缩素材的方式制作,这就造成了降质。刻录光盘的寿命和质量成正比应该是业界共识吧?D版商为了利润是不会使用高质刻录盘的,所以D版的寿命就更短。低质又命短,除了价格便宜,D版现在已几乎无优势可言。也许从DVD时代遗留下来的可自由塔配素材是D版的优势?其实正版并非实现不了,且看后文介绍。


ps.这里的D版指的是光盘,网上的D版下载(含光盘镜像)不在讨论范围


2、为什么正版比D版贵很多?


答:正版的成品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以业界制作工艺最高的单面三层UHD(BD100)为例,其成品率只有51%,做100张得扔掉49张,但这49张也是成本,需计入到成品的51张里。这还只是物理光盘的制造成本。正版碟还有内容的制作费用,在美国制作(他们内部喜欢用“编辑”这个词)一张BD的费用需要上万美金、制作UHD是BD的十倍~~~这些制作费都需滩入到每一张影碟中。另外,正版还有版税成本。举例,假如好莱坞公司卖一部电影给出版商,出版商需支付一万元版税,那么生产一千张碟,每碟就需要增加十元的版税成本。好莱坞电影的版税会只卖一万元么?我们国内能卖掉一千张正版影碟么?不太乐观吧?但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卖掉一万张、十万张、一百万张呢?那版税就变成了一元、一角、一分。现在,我们还仅仅是虚拟计算了光盘及内容成本,还未计入光盘盒、包装印刷等项。而另一边,D版是刻录的,可以一次就刻一张;劣质D版的内封可以用喷墨打印机直接打印,也可以一次就打一张,这些都是正版做不到的,生产线上的光盘和印刷机印出来的封面都不可以开机只做一套。所以,D版不用高昂的制作费、不用缴版税、不用成批制作、不用考虑质量、工序少、人员少成本自然就低。其实,赶上特价的时候,我们30~50元就能买张国产正版,而此时,你的购买价可能比碟的生产成本都低。


3、在网络电影如此发达的今天,影碟仍是目前家用影视素材中的顶级产品么?


答:是的,答案是肯定的,影碟仍然是当今家用影视素材中的头把交椅!我们不说特例,只用美国好莱坞电影公司举例。第一手的素材当然都源于片方,即好莱坞。对于影片素材的推送,好莱坞主要面向三个方面:商业影院、家用影碟、在线流媒体。他们手里的最佳素材自然是商业电影,即在电影院播放的版本。上文中我们提过,中国有个叫“索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日本独资企业,他们就提供数字技术服务、承揽将商业数字电影转换成网站发布的流媒体业务。好莱坞会严格控制各类素材的精度,因为影碟在美国,仍占有较大的市场比重,所以截止目前,好莱坞是坚决不会把影碟这个级别的素材提供给流媒体使用的。你在全世界任何一个流媒体平台都欣赏不到家用影碟级别的电影。外国我不清楚,但我经常在国内“爱奇艺”上下载电影,一般2K分辨率的电影下载后是2G左右、4K电影下载后是5G左右。不用说蓝光,这个容量连DVD9都不如,你还觉得它质量好么?并不是流媒体平台不想发布更好的素材,而是片方不愿提供更好的素材给他们,从而保持影碟为数不多的领先优势。


* 以上答案的前提是合法途经,D版的光盘镜像不在此范围内


4、为什么我国的电影票房年年飙升,而正版碟片市场却依旧不景气?外国的碟市为何不像我们这样“微”?


答: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步步高是可证的事实,现在好莱坞都已把中国大陆做为主要阵地对待了,他们想尽办法讨好中国影迷!但从观影人群看,我们的影迷在年龄结构上有断层,多数长期坚持进电影院观影的还以年轻人居多。虽然电影票价有时并不便宜,但显然它已成为这一代年青人认可的娱乐消遣方式,所以TA们认可消费。并非所有去电影院的人都是为了电影本身,不排除有为了赶时髦、增加谈资才去电影院的。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所以只要去电影院的人多,无论是何目的,都会拉高票房。国版影碟的价格并不比电影票贵多少,基本上两个人看一场IMAX的电影票价就可以买张正版碟了。但要想把影碟的声画效果达到享受级,就需要硬件投资,一套不弱的家庭影院就是笔不小的投入。买正版碟也许不成问题,但置办家庭影院并不是所有年青人都消费得起的,所以短期内在家里享受电影的成本要远大于电影院。另外,现在的中国人并不重视“家庭集体活动”,美国人的家庭还保留着这个传统 —— 如每周家人们聚在一起看部电影!所以美国的影碟还有市场。而反观我们的家庭,每个人的精力都在被碎片化牵制,比如男主人在电脑上打游戏、女主人在手机上刷朋友圈、孩子捧着iPAD看动画……总之,现在国版不景气和个人经济状况、消费习惯、生活态度包括版权意识都有关系。随着国民收入的日益增高,对家庭观念的重视,国内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也许我们会在N年后过得和美国人一样,只是不知道国版能否挺到那一天……通过游戏行业类比,PS4、X1、NS这一代游戏玩家购买光盘也好、下载数字也罢,几乎都从正了,因为这些平台无D版,在无D可用的前提下,大家并没有离开,而是选择了正版……由此可见,D版光盘和网络非法下载仍然是阻碍正版推行的一大障碍。


5、做为出版商,可以为国版增加“普通话配音”、“简体中文(正片、说明、琐事)字幕”么?


答:在不改动(指删减、改变)片方提供素材的前提下,做为出版商,可以要求增加素材。但前提是,增加素材就要自行制作“独版”,“上篇”提到,国内不能自行制作BD,包括编辑节目和制作母盘,这些工作都需到境外(如美国)完成,编辑一个BD节目(增加素材)可能就需要上万美金,以国内现在的销量来看,自行制作独版、大幅增加成本是得不偿失的。


ps. 这是此行我最想了解的问题。新索给出的答案和我预想差不多。不是不能增加,而是增加的成本和销量不成正比。致于为什么仍有是国内独版(如《神奇女侠》2D版BD、《异形:契约》2D版BD等)发行?这个问题我没问,不过想来也简单,这个版本就是好莱坞提供给国内出版商的版本,并不是出版商自己要求制作的。我是这样推断的:好莱坞会同时制作几套公版(估计类拟于光盘镜像)素材,然后分发给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商。而如果好莱坞公司(比如FOX)认为中国需要一个符合其审批标准的电影版本,就会在制作时专门给中国大陆作独板,然后发给中国的出版商。这和我问题中的“在公版现有素材基础上增加素材”是不同的。公版的制作费可以各家均滩或有个统一的标准售价,应该会相对低廉,而如果出版商想另行制作,就只能自己花钱去外国制作、成本会大幅提高。你可能奇怪:既然买公版,为什么我们不买港台用的公版、而买独版呢?因为独版是片方提供的,你只能在此基础上增加、不能修改。相当于在原始素材方面是没有选择权的。至于为什么DVD可以制作带普通话音轨的六区独版,是因为好莱坞对DVD版已经不做强制了,新索又有自己的编辑部门,所以可自行制作。


6、国版是否有自主设计封面(包装)的权力?


答:出版商只能在好莱坞提供的几套素材中选取,不可自行设计图案。虽然允许对基础素材做少量改动,但一旦改动就必须提交好莱坞公司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制作。言外之意,基本没有自主权,如果大拆大改,片方不允通过。


7、国版的上市时间为什么那么晚?


答:这和你现在看不到《复仇者联盟3》的理由差不多、也和国版院线电影经常遭遇剪刀手的理由差不多 —— 我们有“相关审查单位”把关嘛~~~其实原始素材片方很早就会提供给出版商,然后由出版商送审,待审批通过后,才能去境外制作母盘,母盘制回来再到生产线上压盘……从审批通过到成品上市其实只需大约10天左右的时间。好莱坞一定会对影碟的上市时间做出限制,但如果是全球同步公映的电影,好莱坞是没有必要让中国大陆的影碟上市时间必须晚于其它国家的,所以慢在那里,你懂的……


8、国版为什么有的是删减版?有的是完整版?


答:上文提过,国版是国际完整版还是国内独家版完全取决于好莱坞片方提供什么样的素材给他们,出版商并没有选择权。提供什么素材就送审什么素材。现在看,审碟的“相关部门”和审院线电影的“相关部门”并不是一家,所以尺度掌握的不太一样。FOX可能比较谨慎,经常制作和公映版内容相同的删减独版,其余公司可能嫌麻烦,就干脆提供一个公版送审算了。通常国内上档过的电影,没啥说道的,相关部门可能也不太计较,所以我们能看到不少“国际公版碟”。


9、国版发行商和好莱坞公司的对应关系?


答:就目前情形:索尼、哥伦比亚的电影还归“新索”发行;福斯、环球、华纳归“地球娱乐”发行;迪士尼、派拉蒙归“博泰”发行;大连“华录”好像不怎么推出新片了;北京“碟影”会购买一些其它发行商不代理的独家影片(比如《芳华》、《新龙门客栈》等等),另外他们也偶尔和其它出版商共同购买某部电影的版权。至于国内的其它独版品牌,我个人理解他们不做“发行”,所以不在此问题范围之内。


10、为什么国版UHD的品种这么少?国版影碟是UHD销量高、还是BD销量高?


答:UHD的编辑成本几乎是BD的十倍,所以即便是影碟发展还算顺利的国家,也未必能够独自承担起UHD的制作费用。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UHD全球也就只做两、三个公版,甚至全球共享一个公版都不奇怪。而是否制作一部电影的UHD版本(尤其是老片),连片方都会先行“争订”。比如我们都已知道的《阿甘正传》和《拯救大兵瑞恩》的UHD版,就是通过出版商向经销商争取订单开始的,比如订单的最低限度是300张的话,只有超过这个数量,发行商才会引进本片的UHD版,不到300则不引进(300并不是准确数,只是用来阐述问题的参照数)。大家听说过UHD版的《金刚狼3》本来也有机会进入国内吗?就是因为征订数量不够才没进来。而假设中国这边要300张,全世界需要凑出100,000张(这个数更是我瞎编的了)片方才能制作……可见UHD的制作费有多高了。这里还可以透露的是:在国版UHD的引进上,“高清中国”和“OPPO”(做碟机赠碟)都是功臣,如果没有这两家的初期订单,现在国版UHD的品种会更少。这也解释了为啥X东的UHD总不及时的原因。如今国内又涌现出了UHD独家品牌,这是好事,起码又多一家“订单支持者”。关于BD和UHD的销量问题:就新索的数据统计,现在同一部电影,往往UHD的销量要大于BD。他们认为部份消费者更热衷于“追新”,因为UHD是BD的次世代产品,所以从销量上看,UHD更受欢迎。


11、为什么新索的包装图案(文字)经常出错?


答:新索现在已经发行了好几千套片子,中间出现错误是必然的,做为买家可能看到的是百分百的错误,而在新索那里,也许只有百分之一。干活的人,有的时候时间紧、任务急,脑子一晕就犯错了。对于图文设计人员,他们眼里这只是工作,不是爱好,所以他们对碟片的了解没有碟友专业,有些错误他们自己不容易发现……现在的图文设计有些是新索的自己人做的,有些是外发到第三方做的,但这些都不是理由,没能保证印刷内容的严谨确实是校对工作有漏洞,今后会加以改进,争取少出或不出差错。


ps. 在我个人看来:这里经常出现差错还是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态度不严谨有关。我在当场也提了建议:可以征求一些资深碟友帮忙做“校对审查”工作嘛,这样可以最为有效的降少封面上的印刷错误。


12、国版是中国大陆的唯一合法出版物么?


答:是的。。在法律法规层面,连港版、台版都是不允许在中国内地售卖的,道理很简单,没经过“相关部门”审查嘛~~~


ps. 可能很多碟友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买外区正版只是为了追求内容和质量,并不考虑市场。其实论品质,国版不比外版差,但内容确实无能为力。所以我一直倡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大家尽量支持国版”!国内的正版影碟支持者人数并不多,你喜欢的电影,买了外版就降低了购买国版的机率。在国内,不仅D版、流媒体是正版影碟的竞争者,外区正版同样是国版的竞争者,国版已经很危了,希望大家能够尽量分出一些支持外版的热情来支持国版吧……




最后,谈谈维护国版市场、支持国版产品的个人看法:


虽然我本人不会购买独家版本(不是不喜欢,也不是没空间,主要是没钱),但我不否认独家版也为国版(无论是BD还是UHD)销量做出了重大贡献。只是,我本人是致力于推广大众版本的。碟片市场一直在萎缩,已经属小众商品了,而带有豪华包装及外设的独家版更是小众中的小众。如果不把购买正版的人群扩大,国版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想扩大人群一上来就靠豪华独家版恐怕不太容易,连我自己都不买还怎么推荐给他人呢?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要求其“看问题要有长远眼光”是不现实的。大家还是会单纯的追求:同样商品便宜最重要。而在我看来,有些结果会导致“唇亡齿寒”。如果是老碟友,一定还记得“够多网”吧?我的第一张正版蓝光就买自购多;后来又在卓越(亚玛逊中国)、当当网买过正版蓝光影碟,而现在呢?X东的崛起把国版拉进了低于成本价销售的胡同,这与购多消失,卓越、当当退出蓝光销售有无关联?我不清楚……反正现在只剩X东和淘宝了……把100元成本的商品50元卖出去是不合理的市场行为,天上会掉馅饼么?上帝扔的才叫馅饼、商人扔的只能是陷阱,因为商人是逐利的嘛……如果真把市场玩死了、无利可图了,商家就会纷纷退出。假如有一天,没有国版了,我们就只能买外版。现在也许还能和新索、博泰、地球娱乐沟通,帮助他们慢慢向碟友需求的方向改进。如果只有台版、港版,我们还能和台湾、香港的出版社沟通么?


点到为止,能懂的早已明白、不懂的还是会觉得我矫形。有没有办法在享受低价的同时又不损伤市场呢?我认为有:把100元的成本拉低到40元,你仍然50元买碟,商家还赚了10元毛利(20%),这不就双赢了么?可它能实现吗?想想《大腕》中张涵予在精神病院的那段对白,人口基数在那呢 —— 一切皆有可能!


我还思考过什么人可能是国版的潜在用户:


1、还在坚持买D版碟片的人。让他们知道国版并不贵,而且素材质量更好、光盘寿命更长;


2、喜欢外区正版的碟友,他们本就是正版支持者,只是因为国版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如果国版能令他们满意,则他们马上会化身国版粉;


3、热爱电影、追求声画享受的人,比如去电影院专看IMAX、杜比影院的人。要让他们知道在家里办套设备,使用影碟做节目源,一样可以享受高端的声画效果;


4、本来就有家庭影院,但却一直看流媒体的人。要让他们知道同样一套设备,看碟和看流媒体呈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5、喜欢下载D版光盘镜像的人。对于声画的追求,一旦口味上去了,就下不来了。这就像游戏平台,没有D版可玩,他们并不会退出,而是转向从正。


所以,我们的国版不乐观么?如果方向走对了,再给点时间,结果也未可知哦~~~


ps. 从上海回来我并没有急着写贴子,而是先把我的想法付诸实践 —— 栽起了“消息树”!结果大家都很喜欢、很需要,这就说明方向也许是正确的。这阵子我一直在写贴子、做推送,天天出新,已然身心疲惫,正临五一小长假,我准备休息三天,节后再出新吧 ……





今日论题:假如你是出版商,可有促进国版销路的建议么?





关注“高人碟网”,获取最新更新!




本文首发日: 2018年4月28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