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京东方的“中国芯” ——从中兴通讯被美国政府封杀事件谈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作者:拓跋斯坦

从中兴通讯封杀事件谈起

“中兴通讯封杀事件”凸现了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的致命弱点,那就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一颗强健的“中国芯”。在国外半导体技术封锁的情况之下,中国大陆近年来累计投向半导体领域的资金不下万亿元,然而只有京东方杀出重围,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龙头老大,个中原因就在于京东方拥有一颗强健的“中国芯”。

恰如京东方在回应“美国对中兴通讯的出口禁令”对公司的影响时所称的那样,作为中国大陆的高端制造业,京东方20年来在一次次打压中成长起来。京东方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在一次次打压中成长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霸主,除了京东方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富有进取的企业家精神等之外,最为核心的原因就是京东方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技术创新一直走在全球同行的前列。

京东方作为中国大陆半导体的先行者,技术创新基因与生俱来,早在1994年京东方成立之初就组建平板显示预研小组,着眼显示产业,跟踪研究液晶显示技术。长期以来,京东方对技术研发一直保持着销售额7%的高投入。正是通过几十年如一日地持续地研发投入,不断地自主创新,并在长期的技术、创新的积累中,京东方已自主掌握了包括半导体显示芯片在内的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培养了一批行业顶尖的技术人才,从而使得中国大陆告别半导体显示领域“缺芯少屏”的时代,并使得中国大陆的半导体显示行业一跃成为全球的霸主。

2018年4月22日,京东方公告称,公司未获悉、也未收到任何有关受到美国制裁的官方信息,但从美中经济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来看,美国政府并没有要制裁京东方的政策意图。退一步来讲,即便美国政府像通讯一样制裁京东方,但由于京东方掌握着包括半导体显示芯片等在内的各项核心技术,而且几乎所有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等都能实现国产化,京东方对美国出口份额也仅占不到3%,特朗普政府又奈何得了京东方?

权威数据显示,2017年,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8678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85%,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超过6万件,连续多年位居全球业内前列。京东方海外新增专利申请超过3000件,覆盖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京东方美国专利授权量全球排名由2016年第40位跃升至2017年第21位,美国专利授权量达1413件,同比增长了62%,连续两年成为美国IFI Claims TOP50增速最快的企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17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PCT)情况显示,京东方以1673件PCT申请位列全球企业专利申请排名第七名。

2016年1月,,就曾盛赞京东方为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并指出:“创新不是别人能赐予的,特别是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只能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否则你只能跟着别人走。”可见,、在核心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而且事实证明,京东方的崛起不仅仅是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京东方是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回顾中国大陆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发展历史,我们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电视机产业发展很快,国产品牌长期占据着国内市场前五名。但是到了2003年前后,彩色液晶显示屏开始取代传统的彩色显像管。然而中国大陆当时并没有生产液晶显示屏的能力,多年积累起来的电视机产业一夜间面临着崩溃的危机,即使到了2005年,液晶电视基本都被国外品牌所垄断,因为中国大陆做不出液晶显示屏,大陆电视机厂商根本没办法去跟外国品牌竞争。电视机销量好时,国外的液晶屏不卖给我们;电视机销量差的时候,国外液晶屏厂商才把屏幕高价卖给我们。当年中国大陆没有自主生产线,中国大陆政府出面去邀请海外的企业来大陆投资建厂,从2003年前后一直谈到2008年,没有人愿意帮助中国大陆建设生产线。

直到2003年,京东方投资的第五代TFT—LCD生产线在北京开工建设,成为中国大陆首条自主建设的液晶面板生产线,2005年成功投产,中国大陆自此告别没有自主液晶屏的时代;2009年,京东方在合肥投资建设的第6代TFT—LCD生产线,又结束了中国液晶电视屏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投建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结束了中国大陆“无大尺寸液晶显示屏时代”,真正实现中国全系列液晶屏国产化;2011年,京东方投建鄂尔多斯第5.5代LTPS/AMOLED生产线,自主创新的AMOLED显示技术填补了中国AMOLED产业空白;2013年,京东方研发推出9.55英寸AMOLED柔性显示屏,标志着中国大陆企业在柔性显示领域取得了技术与工艺的重大突破;2014年,京东方进一步研发推出55英寸超高清AMOLED显示屏;2015年,京东方投建全球领先的柔性AMOLED生产线——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2016年,京东方投建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推动中国柔性显示进入快速发展通道;2017年,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投产,不仅是中国首条全柔性AMOLED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量产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打破了韩国企业的垄断;2018年,京东方投建重庆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

2017年年初,京东方凭借占据全球22.3%的液晶面板出货量,全面超过韩国三星和LG,成为显示面板企业的NO.1;到2017年底,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出货量居全球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的龙头。

京东方拥有一颗强健的“中国芯”

京东方崛起的核心原因是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而且京东方的自主创新是全产业链的自主创新,从显示器芯片、玻璃基板、偏光片、彩色滤光片、背光模组、靶材、制程设备等几乎都全面实现国产化和进口替代,尤其是显示器芯片这一核心技术也掌握在自己手里。

具体来讲:

第一,京东方拥有最为核心的显示器芯片技术,完全能够自给。

早在2015年,京东方就投资15亿元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新兴产业投资中心、北京益辰奇点投资中心共同发起设立集成电路基金,投资显示面板相关的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及其相关应用领域。2016年10月,京东方产业基金入股新相微,扶持国产显示器芯片技术。2017年,新相微首次量产LTPS-LCD的驱动IC,摆脱之前一直不能量产高端LCD产品驱动IC的情况。同年,全球首款1.53英寸内嵌式触控OLED显示屏创新性地采用了由京东方和集创北方共同研发的内嵌式触控技术,提升了触控产品的信噪比,使得触控更为灵敏、流畅。该技术属于全球首创,实现了内嵌式触控与OLED的完美结合。目前,京东方的显示器芯片已经基本能够实现自给。此外,除了新相微和集创北方两家外,已经有更多的企业开始发力面板驱动IC市场,国内面板驱动IC国产化率有望在2018年提升至35%以上。

第二,京东方的玻璃基板基本实现自给和国产化。

玻璃基板在液晶面板中成本占10%左右,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是玻璃基板领域的前三强。早在2008年6月,京东方就与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日本共荣商事株式会社签署《北京旭硝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收购日方股东所持北京旭硝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25%、20%、5%的股权,布局自己的玻璃基板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国内厂商东旭光电和彩虹股份的比例基板产量也在快速提升,大陆的玻璃基板产能基本能够满足京东方的生产需要。

第三,京东方的偏光片已经能够实现国产化。

偏光片占液晶面板成本的11%左右,偏光片领域的世界前三名是日本日东电工,日本住友化学和韩国LG化学,除了这三强,中国的两家企业三利谱和盛波光电的产能也位居全球前列,而且产能快速提升。目前三利谱在华南地区已经建设了3条偏光片生产线,在合肥投产的2条宽幅的TFT偏光片生产线,分别是宽幅(1490mm) TFT偏光片全制程生产线,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平方米/年;宽幅(1330mm) TFT偏光片全制程生产线,生产能力约600万平方米/年。此外,三利谱还规划在2020年建设2条宽幅(2300mm)TFT偏光片生产线和2条宽幅(1490mm)TFT偏光片生产线。预计未来6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三利谱偏光片年产量将达8000万平方米。三利谱未来一系列的扩产计划,选择的地点都是合肥,目前合肥拥有庞大的液晶面板产能,京东方6代线、8.5代线以及10.5代线均落地合肥,从玻璃基板、面板产线、光学膜材到整机生产线,合肥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平板显示产业链。

第四,京东方的彩色滤光片基本能够自给,少部分国内采购和从日本进口

业界的液晶面板厂家,大多都自制彩色滤光片,三星自制比率为75%,而奇美和LGD的自制率则高达90%以上,京东方也有自己的彩色滤光片厂,基本能够实现自给。不足部分主要是采购自国内企业东旭光电,还有部分从日本的凸版印刷、大日本油墨(DNP)、东丽公司(TORAY)等该领域的日本公司进口。

第五,京东方的背光模组全部实现国产化。

背光模组是半导体显示面板最贵的部分,占了成本大约20%以上,但是技术难度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绝大部分背光模组都是在中国生产。背光模组60%左右的成本来自光学膜,主要包括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等,这方面国产进度也较快。以光学反射膜为例,宁波长阳科技在液晶电视等使用的大尺寸反射膜领域世界份额达到了35%以上,已经位列世界第一,超过了日本东丽和帝人。国内比较专注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生产的宁波激智科技,增长也很快,此外,康得新在光学膜领域迅速增长以后,也在开始自研光学基膜。

第六,京东方的靶材国产化率也非常高。

尽管靶长期被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垄断,但目前国产化率水平也较高。隆华集团旗下是四丰电子是中国钼靶材的主要供应商,可以为全世代的面板产线提供产品。四丰电子在2017年3月突破了LCD和AMOLED用高纯度宽幅钼靶材,宽度高达1800mm,是目前全球AMOLED产线要求规格最大的钼靶产品,也代表钼靶生产的最高水平。2017年2月,隆华集团旗下晶联光电已经在洛阳开始扩产,未来三年形成200-300吨ITO靶材生产能力,逐步打破打破日韩垄断。

第七,京东方的制成设备几乎全部实现国产化。

京东方的快速崛起成功带动了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关键零部件和装备的国产化。2009年之前,京东方生产线的相关设备几乎全部来自于进口,但是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除曝光机从日本进口之外,几乎全部的设备以及加工材料,都实现国产化。

总的来看,京东方的崛起表明,只有不断自主创新,才能实现半导体显示面板的国产化,而半导体显示的国产化,又会带动上游的原材料国产化。以偏光片为例,有了京东方的带动,上游做偏光片的深圳三利谱集团才有胆量疯狂投资产能,2016-2020年五年时间把产能扩大10倍以上。也因为偏光片国产化率可以预见的提高,才会有新纶科技,东氟塑料,皖维高新等国内企业相继在2015年和2016年投资更上游的偏光片材料TAC膜和PVA膜材料。同样为什么东旭光电敢在2015年投资30亿人民币建彩色滤光片的线,同样是因为下游的国产面板有国产化需求,提前锁定了订单。正是有了京东方这颗强健的“中国芯”的带动,中国大陆整个半导体显示产业链也会不断地健全和发展起来。

京东方全面向物联网业务转型

令人欣喜的是,京东方的创新步伐永不止步,京东方的“中国芯”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依托在半导体显示、传感器等领域积累的专利技术,京东方进一步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提出了京东方物联时代的“开放两端、芯屏气/器和”的发展战略,全面向物联网业务转型。

为了加快落实物联网业务转型,京东方明确了2018年年至2022年这五年的“一四三三”总体战略目标,即:通过提升全球市场拓展、全球资源活用、全球人才吸引三大能力,实现三个转变:从投资驱动向价值创造驱动、从硬件营销向软硬融合与服务营销、从区域性制造公司向全球性创新公司转变,由此强化产品、技术、应用和管理创新,形成多个物联网细分市场绝对优势,实现营收每三年翻一番,盈利稳步提升,成为最具活力的全球性创新型企业。

种种迹象表明,京东方的物联网业务转型进程异常迅猛,成效也非常显著。在智慧零售领域,随着对法国SES公司的收购,京东方目前已在全球55个国家实现智慧零售布局,覆盖100多家零售品牌商、1.5万家门店,ESL(电子标签)数量超过2亿片,占有全球55%以上的电子标签市场份额。在国内,京东方已为盒马鲜生、阿里HOMETIMES 家时代、天猫超市、京东四季优选、家乐福、顾家家居、优梵艺术等知名新零售商超提供ESL系统解决方案。

在智慧车联领域,京东方提供“显示器件+显示系统+全车电子系统”的车联网解决方案,车载显示已经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后的第四个重要的屏幕,这恰恰是京东方的优势领域。目前京东方在Passive车载显示市场已位居全球第一,客户几乎包含全球所有主流汽车品牌。

近年来,京东方还重点拓展了数字艺术展示、金融零售服务、智能设备设计与制造服务、光伏电站集成与运营、智慧医疗等业务方向,在智造服务、数字艺术、智慧能源、智慧车联等领域提供智慧解决方案。其中,京东方画屏数字艺术馆意在将数字化的绘画、影像、文物、非遗等艺术品通过人工智能及新型显示等技术进行完美展示,打造艺术品欣赏、交易交互平台,让用户足不出户遍览全球艺术珍品,让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未来5年内,京东方计划投资1000亿元以上的资金于物联网领域,规划超过5000个物联网合作项目,拓展100个以上的物联网领域细分市场,提供至少60亿个物联网智慧端口。伴随着京东方创新步伐的持永不停歇,作为掌握着物联网端口的京东方,有望快速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公司。

鉴于京东方营收持续年化30%以上的增长(这一状态已经持续五年)以及物联网转型所带来的估值水平的提升,我相信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京东方有望比肩韩国三星集团,成为万亿以上市值的全球性大型企业集团。



慧博财经
微信号【 huiboinfo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