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红印户部】继北京、深圳之后,多个城市出台租赁新政,天津怎么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最近几年房价持续上涨,部分城市学区房开出天价,因此坊间流传着一句话,“一年不买房,几年都白忙”,可见大家对于房价上涨的恐慌心理。


不过,如今在买房之外,你有了第二个选择,那就是租房。从今年7月起,广州、成都、郑州、北京、南京、济南等多个城市陆续出台租赁住房新政,动作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被解读为影响楼市的重大措施。


寸土寸金的上海也加入了。




上海出台租房新政


上海市今日公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上海将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市场参与、多品种供应、规范化管理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



《意见》提出,上海将通过保障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快住房租赁平台建设、加大租赁住房供应、培育市场供应主体、,来构建住房租赁市场体系。


在保障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意见》明确提出常住居民租房居住的,将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并保护承租人稳定居住权、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完善人才租房补贴,以及提升生活配套功能等。


其中,常住人口中的住房承租人,只要依法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就可以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规定,通过与居住证和积分制度、以及人户分离登记制度的衔接,享有子女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险、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证照办理等基本公共服务。



  在加快建立住房租赁平台方面,《意见》提出将建立全市统一的住房租赁公共服务平台,并加强住房租金监测。



  值得注意的是,在租赁住房供应方面,《意见》明确提出,将通过新增用地建设、商办房屋按规定改建等多种途径,增加租赁住房供应。



  “上海在十三五期间将新增70万套租赁住房,远超商品住房供应,在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稀缺的背景下,通过商办房屋改建、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等多种途径筹措租赁住房,对有效盘活存量土地、房屋资源,快速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具有积极作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


多城市密集出台租房新政


此前的7月20日,住建部等9部委下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选取了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厦门、武汉、成都、沈阳、合肥、郑州、佛山、肇庆等12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目前,12个试点城市均已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或征求意见稿。

从各地相关实施意见来看,动作快、力度大。而业内也普遍认为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国家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决心空前之大。

上述12个已出台的相关实施意见或征求意见稿的城市,大多是通过保障承租人权益、加大租赁住房供应、,来构建租赁住房市场体系。

但在租赁住房供应来源方面,各地也有所不同。

北京:通过在产业园区、集体建设用地上按规划建设租赁住房等方式加大租赁住房供应。

深圳:将租赁住房规划和用地供应纳入年度用地供应计划;允许商业用房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允许现有住房按规定改造后出租;引导“城中村”通过综合整治开展规模化租赁。

南京:通过划拨等方式新增租赁住房用地;开发商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含租赁租房),并无偿移交给政府指定部门或机构;盘活存量房源。

合肥:租赁住房主要有3个来源:划转一批房源,将公租房、拆迁安置的闲置房源、闲置公有住房划转为租赁住房;新建房源,建设人才公寓;土地招拍挂时明确配建比例;盘活存量房源。

广州:计划在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内,建设租赁住房15万套。


9月天津租房市场成交下滑两成 


随着新房二手房成交下降,津城住宅租赁市场也较冷清。从安居客、赶集网、58同城等机构了解到,9月本市租赁市场成交量环比下滑20%左右,月租金价格也普降一二百元。业内人士分析,受客源减少、采暖期将近等因素影响,年底前住宅租赁市场将维持冷清走势。


记者走访了解到,9月以来,本市租房客户数量明显减少,房源成交周期延长了一倍以上。市民陈先生在河西区解放南路附近有一套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的两室想要出租,可一个多月时间一直没能租出去。“我家房子是精装修,家具家电齐全,以前租客到期后,很快就有其他人继续租住,今年很难租。”从事多年二手房中介工作的小周表示,随着毕业生租房和开学陪读租房需求的结束,租赁市场中新增需求减弱,租赁市场逐步进入交易淡季,受此影响房源月租金报价也普降一二百元。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今年租赁市场中新增需求明显不足,10月住宅租赁市场交易量将继续回落,租金价格也继续下滑,预计随着采暖季的到来,“量价齐跌”将成为年内住宅租赁市场的走势。



【天津市积分落户红印户部】

 ■代缴社保  ■代办资格证 

 ■代办发明专利

 ■积分落户  ■人才引进   

 022-2735-8408  

 139-2050-9132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原创、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