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第八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海报设计还能活多久?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艺术与设计”可以订阅哦!


海报一直是记录人类各种价值观的主流载体,也是记载人类社会文明演化的代表性媒介,具备独特的文献价值与审美意义。各种风格的海报和难以计数的海报设计师让海报艺术成为平面设计一道靓丽的景观,也记录着社会与人文、设计与艺术、印刷与技术演进的脉络。时代在发展,未来已来,设计的定义在不断更新,海报设计的媒介属性也在发生变化,从旧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是包括海报设计在内许多的设计门类都无可回避的趋势,由于媒介的转换,海报的身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甚至有人会问:平面设计已死,海报还能存活多久?


“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在这样一种困惑和彷徨中走到了第八届,这一届的“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是以“海报共生”为主题的邀请展,展览共提出了6个关于海报设计的问题,以求启发观众对于海报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海报《胡子》(Bart)是德国设计师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为柏林国立博物馆的展览《胡子——在自然和剃刀之间》而设计的,这个展览呈现了“胡子”的前世今生,探索其存在的意义。在这张海报中,冈特兰堡用羽毛拼出了马克思的头发和胡子,如果只看图片,或许大家会认为这是一张摄影印刷的作品,但实际上,这些羽毛是跟随着海报一起漂洋过海来到杭州的,它们立体且真实地存在于马克思同志的脸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胡子》不单纯是一个平面范畴的海报设计,而是一件艺术装置。


 >洪卫,中国,《椅子系列海报2》(A Series of Posters About Chairs2),2017年


《胡子》,似乎也回答了双年展展览上提出的问题——“海报是艺术吗?”可见,海报就是当之无愧的艺术作品。作为第八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的主席,毕学锋认为:“海报作为平面设计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富有艺术性的载体,它不但是海报艺术家自我身份营造的舞台,也是对图形、字体、风格创造的最好体现,甚至承载着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尤其是对于文化主题或者叫精神主题的海报作品更能体现它对美学探索和生活智趣的哲理。海报体现设计师在图形语言的探索,在创造方面,完全是艺术和美学的结晶,在我的心目中海报不逊色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它就是艺术。”


> 米甲·巴托丽(Michal Batory),法国,《音乐节》(ARS Musica),2017年


> 相泽幸彦(Yukihiko Aizawa),日本,《AWA Poster B1》,2016年


当下,海报的存在,是孤芳自赏还是解决问题?毕学锋也给出了一个答案:“我不认为是什么孤芳自赏,而是要提升社会对设计审美认知问题,我特别反对那种一群人看着一块石头努力想象成金猴揽月的传说,而不理解哲理和幽默风趣的图形寓意;我反对那种只理解文本信息而忽略字形带来的时代气息或字体的创作,解决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越来越多元的世界更需要多元的表达和呈现。”


2018秋冬深圳时装周,将于2018年3月份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由SenseTeam山河水工作室创意总监黑一烊设计的2018秋冬深圳时装周海报原本是一幅动态海报,用简单的动态形象诠释了时装周的几个元素:T台、模特、时装。通过海报,恰似可以看见模特在T台上自信展示时装的摩登风范。但在“中国国际双年展”上,这幅海报只能以静态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又恰似给时尚高潮的瞬间按下了快门,记录下了每个时尚场景。


>福斯·黑格曼(Fons Hickmann),德国,《威斯巴登双年展》


>雅利安·斯帕尼尔(Ariane Spanier),德国,《重力》(Gravity),2015年


那么,问题来了。屏的时代,海报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数字时代的进步,不可否认地给人们的阅读和浏览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人们不再满足于静态或墨守成规的海报设计,开始追求动态的多样性表现。但是不同的呈现方式,还是会给人带来不同的阅读或欣赏体验。正如第六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主席韩绪所述:“海报不是被媒介限定的固化传播手段,如果仅把海报当作‘将简洁的图形与文字印在大幅纸张上的油墨’就大错特错了,就像有人认为古琴曲只能来自于古乐器而不能是车载音箱;书法字符只能呈现于宣纸而不能用发光设备进行投射显现等一样错误和可笑。如今个人信息终端的普及,也就是所谓‘屏的时代’的到来,其实是为海报打开了一个更宽广的应用天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整合传播效力,同时也对海报呈现动态编排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


 > 御法川哲郎(Minorikawa Tetsuro),日本,《les fleurs du mal》,2016年


这是新时代下,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给设计师们带来的全新挑战和机遇。正如展览中黑底白字赫然地提出了一个每个传统海报设计师都会关心的问题:技术媒介的革新给海报增添了可能性,还是逼上了绝路?韩绪说:“技术的革新,每次都带给海报新的拓展路径,这点是肯定的。而‘迅速传播信息’的根本目标是要让海报成为传达更加迅速,传播手段更加多元,信息更加丰富的传播媒介。凡是觉得技术革新是将海报逼上绝路的判断,只能证明其没有真正抓住海报的核心价值。”


刘钊为“2017UABB-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设计的系列海报,将“城中村”作为一个展场,看似混乱的现场其实正是普通人最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因为今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主题为“城市共生”,这样的海报设计旨在呼唤多元化、包容、有活力的城市生态系统。


 > 阿格涅丝卡·波佩克·巴纳赫&卡米勒·巴纳赫(Agnieszka Popek Banach & Kamil Banach),波兰,《不管我们多么努力》(No Matter How Hard We Tried),2015年


廖波峰设计的《民民民》系列海报是在2016年恰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举办的主题为“天下为公”的国际海报邀请展中的作品之一。日本侨商在孙中山逝世后印制“三民牌”——三个男童左手抚“民”字,右手举起似宣誓状,端坐在三个民字上。可见,。廖波峰用木刻的方式还原“三民牌”原貌,使用不同的背景色,形成一系列的海报,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波兰设计师塞巴斯蒂安·库比卡(Sebastian Kubica)设计的海报《东方快车》(Orient Express)是2015年艺术节“东方快车”的宣传形象,这次展览的主题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意在展示从巴黎到伊斯坦布尔铁路沿线的文化。这张海报具有人们熟悉的电影或戏剧特色,甚至也有一些意料之中的神秘色彩,单一的主色调突出了重点信息的同时,成功地完成了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表达。德国设计师福斯·黑格曼(Fons Hickmann)带来了两幅作品。一个是《不再欧洲》(This is not Europe),一个是“Solotage”。两幅海报作品都是以涂鸦形式进行设计,利用较大面积突出画面,将信息留存在海报的上方或下方。福斯·黑格曼是注重概念和分析的设计师,同时他充满情趣,强调具有哲理的美学,社会性和具有实验特征的视觉传达设计。


> 区德诚(Benny Au),中国香港,《现在就停止污染!》(Stop Pollution Now!),2015年


来自中国香港的设计师区德诚带来的系列海报《现在就停止污染!》(Stop Pollution Now!)使用黑白两色强调环境污染糟糕的现状。其中一张海报,设计师用拟人的设计手法描绘一个不太乐观的场景,翘首以盼的企鹅,在渐渐融化的冰面上期待着未来,而未来到底能不能顺利到来呢?另一张海报中,设计师将手模拟成山川,手指尖上是几只憨态可掬的北极熊,它们缩着脑袋,害怕又憧憬着自己的明天。


作为公益社团法人以及非营利性活动法人的日本设计师松石博幸带来了两幅海报作品《动物的坟墓》(Grave of animals)和《不完整的树》(Incomplete Trees)同样关注的是环境问题。树与兽的结合,兽的嘶吼正是树木的内心呐喊;以臀示人的动物们则在向人类直接表达它们的不满。


> 相泽幸彦(Yukihiko Aizawa),日本,《SO Poster B4》


比利时设计师特丽萨(Teresa Sdralevich)带来的海报是来自一个由法国国立艺术博物馆倡导的邀请设计师参与“互惠”和社会服务创新的活动,通过几个简单的元素,比如交叠的双手、洒水的水壶来表达“交流”、“分享”的活动主题。


来自德国的Götz Gramlich和来自芬兰的Kari Piippo,两位设计师带来了海报《乌托邦》(Utopia),它们出自同一个展览——由歌德学院主办的《乌托邦的艺术》,这个展览邀请了35个来自世界20个国家的知名艺术家,通过海报创作表达乌托邦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思想的触碰,引发了深刻的社会思考。而这两幅海报,一个用一触即破的泡泡作为主视觉,一个用由大到小的面包做主视觉,恰好形成当今社会人们讨论的两个主次矛盾体,如何使精神和物质能够达到平衡状态。


“第八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展期不长,却难得地聚集了60余位国际知名的海报设计师的近170件优秀的海报作品,足够明确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的价值。在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上,不得不提的就是第八届双年展对海报设计和海报设计师提出的6个问题,它们贯穿在众多海报作品之中,也时刻萦绕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头。


 > 酒井博子(Hiroko Sakai),日本,《山猫图片工作室》(Yamaneko Photo Studio)


看完这100多件海报作品,我们暂不去比较和讨论海报作为信息传递者的呈现形式,我们只想问一句平面设计真的死了吗?未来还有海报存在的余地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毕学锋说:“早就说平面设计已死,但今天的平面设计比任何一个时期发展得都更加朝气蓬勃,只能说和平面设计相关的媒介在发生着变化,但是设计的核心价值和视觉沟通的作用没变,海报作为一种纸质和印刷的媒介形式的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挑战危机,但是对视觉语言的创造和信息传播的关系不会改变。”


展览中,代替从事和关注海报设计的海报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以及相关的设计从业者和学习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海报蕴藏的形式语言如何推动设计教育?“从海报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它的第一要素分为图形、色彩、文字和字体、标识等,第二则是艺术表达、创意、编排等,它所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海报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当中是一个首要课程,这个课题比其他诸如标志设计、字体设计、色彩设计、编排设计更重要。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招贴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创始人、前几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主席赵燕说。


 > ChiiiDesign,中国澳门,《2016澳门拉丁城区幻彩大巡游海报》,2016年


“当我们理性地注意到世界很多海报展面临的危机,有的在调整,有的已经停办,未来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如何走下去,这次提出的问题也是想让大家重新去思考,我们想更好的关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反映未来海报与媒介发展的关系,未来设计与社会的作用关系,展览竞赛和设计师生存成长的关系,设计前沿和设计教育的关系等等,我们也需要认真梳理再次出发。”毕学锋说。



artdesign_org_cn

艺术与设计

长按二维码可以扫描关注我们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