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这本经典的《汉语成语词典》,竟然是西师老师编写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学院  张纯鉴口述

历史文化学院 朱文博 侯丕勋 尚季芳 杨喜红 整理


由我校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编写组编撰的《汉语成语词典》,最早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78年正式出版并公开发行,在上世纪、乃至今天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该词典在后记里这样记载:“本书是由张纯鉴同志发起并组织人力编写的。参加初稿的撰稿人有彭铎、吴福熙、张纯鉴、甄继祥等八人。”

正如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斌教授所言:“他们不是单纯地汇集整理前人的成果,而是在资料考证和意义的辨析方面花了大量功夫。无论是追溯语源、阐明流变,还是征引用例,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出版的同类工具书,也为此后各类语文词典提供了有用的资料。这部词典所收词条目的范围最为适中,切合文教工作者日常的需要,加之释义简明、普及面广,深受读者欢迎。”


历尽艰辛的编写过程

为什么要编撰这样一部词典呢?《汉语成语词典》的发起者与组织者、时任甘肃师范大学(今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组组长的张纯鉴先生回忆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学校的科研工作一度停滞不前。老师们在工作之余,都觉得应该做一些科学研究。思考了几天之后,我在汉语组开会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凭借汉语组比较强的科研实力,编写一部成语词典。”

建议提出来了,老师们都很积极,也提出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不同意见。经过一番争论,张纯鉴和彭铎、吴福熙等汉语组的骨干教师达成了共识,力排众议,开始着手编写工作。

彭铎和吴福熙两位先生以研究古语言文字见长、知识渊博,在学术上有很高造诣。编写组认为,先生们参与工作,书的质量是可以保证的。事实证明,二位先生在编写工作中,担纲主编和把关审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编写词典的第一要务就是搜集成语词条。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搜集词条?搜集词条该以什么为标准?这是十分敏感而实际的问题。

经过周全考虑,编写组认定,所有词条的出处应该是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古典文学;词条的来源,一是从国家正式出版的《上下五千年》等历史书籍中筛选,。

一段时间的精心挑选后,编写组共搜集到上万条词条。他们把这些词条油印出来,进行二次筛选,以甄别出成语和非成语。在确定四字格的成语之后,再把一些诸如“耳闻不如一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经典熟语确定下来。最终,筛选出5000多条成语和熟语,按照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分配给编写组成员。

1972年至1974年,历时两年多、精心编撰的词典终于定稿。












一波多折的出版过程

 词典编撰出来了,出版问题又摆在了编写组面前。时任甘肃人民出版社编辑的尤明智得到消息后,和编写组接洽,表明了出版意愿。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付梓。

这对张纯鉴领衔的编写组来说,压力倍增。花费了这么大的人力、精力和时间。如果不出版,如何向学校和老师们交代?

退而求其次,他们商议后决定,暂以中文系学生参考书的名义印刷,书名暂定为《汉语成语汇释》。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哪里印刷?印刷费用又从何而来?这又成了困扰编写组的两大难题。

既然是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编写组认为,应该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决经费。张纯鉴找了时任教务处副处长的王天保同志。经请示学校领导,决定将词典作为教学参考书,借用印刷经费4000元,促成此事。

联系印刷厂时,编写组先和兰州新华印刷厂洽谈未果。这时候,恰逢甘肃教育学院并入西北师大。合并调入中文系的黄文清老师认识天水新华印刷厂的负责人。张纯鉴和黄文清一起赴天水新华印刷厂洽谈,答应以中文系内部资料的形式印刷词典,首印10000册。

作为内部资料的《汉语成语汇释》面世后,反响良好,供不应求,不断向全国销售。接着,又印了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总印数达到了四万余册。


《汉语成语汇释》印出后,张纯鉴就给著名语言学家、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吕叔湘先生寄了6部,希望听听他的意见,以作进一步的修改。吕叔湘对词典作了充分肯定,并介绍给北京外语学院教改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和北京外语学院教改组的专家们都很感兴趣,纷纷来函索要。

 后来,张纯鉴去青岛参加现代汉语教材讨论会时拜访了当时在此疗养的吕叔湘。吕叔湘问他:“纯鉴,成语词典修改得怎么样了?”他作了简要汇报后,吕叔湘语重心长地说:“这种备查的工具书,最重要的是考虑读者的需要,应该尽可能多地收录词条。”他建议扩充《汉语成语汇释》条目后,改名为《汉语成语词典》公开出版发行。

  不久,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位编辑意外地见到了《汉语成语汇释》,觉得很有出版价值,便致函编写组询问是否同意正式出版。

张纯鉴和彭铎、吴福熙等编写组成员商定后,立即派人去上海和出版社同志讨论修改出版事宜。

1978年,历经周折的《汉语成语词典》终于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了。编写组多年的梦想成为了现实,大家无不为之庆幸!


《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编写组。

吹尽狂沙始到金

从《汉语成语汇释》到《汉语成语词典》,词条从五千条增加到八千多条,内容不断地完善,质量不断地提高。

张纯鉴回忆说:“《汉语成语词典》自1978年出版后,曾于1980年、1984年先后两次进行过较大的修订。2000年起,我们集中人力查检古籍、搜集资料,历时十个月,在增收词目、引证出处、探寻词源等方面下大功夫作了全面、系统地修订,进一步提高了词典的质量。”

《汉语成语词典》修订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先后有十多家出版社出版印制,有些出版社甚至多次重印。后来,香港中华书局从国内数以百计的各类成语辞书中选中此书,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合作,在香港出版,向海外发行。截至2000年,累计总印数约4000万册以上。

“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对《汉语成语词典》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张纯鉴说,“语言学家、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吕叔湘认为这部词典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词典,著名文化史专家蔡尚思也在他的名著《中国文化史纲》中对词典作了首肯,著名语言学家、、韩陈其、孙毓蘋等也撰文对词典进行了赞扬和评述,武汉大学图书馆系撰写的大学教材《工具书使用法》,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大学教材《现代汉语》《中华社会科学工具书辞典》等专著均对词典作了重点介绍。”

《汉语成语词典》先后获得了各项殊荣:1980年荣获上海优秀图书出版奖,1984年荣获西北师范大学科研优秀成果集体一等奖,1987年荣获甘肃省社科联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990年荣获甘肃省高校1979—1989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荣获首届中国优秀辞书奖。

“沧海桑田须臾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突飞猛进,我校老先生们编撰的《汉语成语词典》,逐渐退出了书海,但它曾为母校书写下的华丽篇章,依旧在历史的枝头璀璨如故。

“吹尽狂沙始到金”,彭铎、吴福熙、张纯鉴等先生们编写的这部词典的价值和治学精神依旧是激励年轻一代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转自:西北师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