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每天美玉】玉的趣闻——纪晓岚说玉之司马相如玉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民国时期东平县长、寿光赵愚轩(字东甫)在高凤翰37岁时所作行书《九日陵州振河阁登高十首册》后跋中讲述了高的两则轶事,读来别有意味。(见图版)一则是说有关高收藏司马相如古印的故事。一天,高梦见一人持司马相如的名片来见,醒后不知何意。第二天,一位古董商携一枚司马相如古玉印找上门来,高不论价格当即买下,圆了昨日之梦,众人莫不啧啧称奇。高视此为吉谶,遂将印佩于腰间,形影不离,秘不示人,日后果然文笔大进。上官听到此事,便在高来拜见之时要观赏一下,哪知高凤翰正色拜辞,说此物如何珍贵,绝不示人,“一生所不能共人者,此印与山荆耳。”把这颗小玉印和老婆画了等号,谁还再好意思“觊觎”呢?山东人的直戆可见一斑。其实这段故事至少还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墨林今话》和《清稗类钞》传出来的。说是这位要看印章的上官是两淮盐运使、德州卢见曾(字抱孙,号雅雨山人)。因为历城朱文震(字青雷,号去羡)收藏有一方卓文君玉印,听说高凤翰收到这方司马相如印,就想花高价买来配成一对,居为奇货,让卢见曾说和一下,高正色拒绝,说了和上面类似的一番话,老朋友们一笑了之。其实这个版本不太靠谱,好在有另一个版本,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的《槐西杂志一》中恰好有前个版本的主角朱文震的自述为之纠正。

朱青雷言:“高西园尝梦一客来谒,名刺为司马相如。惊怪而寤,莫悟何祥。越数日,无意得司马相如玉印,古泽斑斑,篆法精妙,真昆吾刀刻也。恒佩之不去身,非至亲昵者不能一见。官盐场时,德州卢公雅雨为两淮运使,闻有是印,燕见时偶索观之。西园离席半跪,正色启曰:‘凤翰一生结客,所有皆可与朋友共,其不共者惟二物,此印及山妻也。’卢公笑遣之曰:‘谁夺尔物者,何痴乃尔耶?’西园画品绝高。晚得末疾,右臂偏枯,乃以左臂挥毫,虽生硬倔强,乃弥有别趣。诗格亦洒脱。虽托迹微官,蹉跎以殁,在近时士大夫间,犹能追前辈风流也。”

朱青雷说:高西园,名凤翰。曾梦见一位客人来拜访他,名片上写的是“司马相如”。他惊奇地醒来,不知道预示什么。几天以后,高西园无意之中得到司马相如的一枚玉印。玉印古色古香,锈迹斑驳,篆刻极为精妙,真是昆吾刀刻的。高西园佩带着不离身,除非是至亲好友,谁也不让看。他在盐场任职时,德州人卢雅雨任两淮盐运使,听说他有这方玉印,便在宴席间偶然向他索要观看。高西园离席半跪着严肃地说:“我一生结交了很多朋友,我的身外之物无一不可以与朋友共享,唯有两样东西不可割爱。一是这枚玉印,再就是我的妻子。”卢雅雨笑着说:“谁想夺你的东西?怎么痴心到这个样子!”高西园的画艺极高,晚年患了偏瘫,右臂残废,就用左臂作画。画出的画看起来生硬不流畅,却别有一番风趣。他的诗风格也洒脱,虽然他官职低微,坎坷一生,但在现在的读书人之中,也称得上是具有前辈的才气之人了。

高凤翰,扬州八怪,不怪不足以成佳话。而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对玉石的感情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喜欢,而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生活情调,玉石作为文化载体,承载的是一种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随着玉石的价值逐渐被人熟知,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拥有它,并将收藏玉器作为一种成功的标志或是彰显自己的气质和地位的价值,内心得到很大的满足,但是却不真正懂得玉石的精髓和内在价值。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在观察、把玩玉石的过程中悟出很多人生哲理,这也是玉石盛久不衰的原因所在,今天,人们更追求精神文明,玉石也成为陶冶情操、提升气质的载体。











本期编辑:王潇

对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私信小编个人微信:994913076 .每天美玉期待着您的关心指导。




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在山吟馆古玉研究中心联合创立,其宗旨是推动和促进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以考古出土的古代玉器为研究对象,与考古单位及科研院所合作从事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开展中国古代玉器科学检测分析的专项研究,创建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实验室,从事中国古代玉器数据库建设。服务学术,服务社会。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