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的特色课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版画实验室

   四川美院版画专业,初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列属当时的绘画系。1988年版画专业从绘画系分离,独立建制版画系。70多年的发展,版画专业既继承了老一辈美术教育家深厚的学术积淀,又发扬了四川版画“贴近生活、创作精品、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基础带动创作、创作带动教学、教学带动培养”的教学特色,尤为重要的是逐渐形成了中国美术史上以“四川黑白木刻”为标志的地方画派。

铜版工作室 

    目前,版画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版画艺术专业方向和版画与印刷设计专业方向。设有两个教学层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建有四个工作室:基础工作室、木版工作室、“三版”(铜版、石版、丝网版)工作室、版画与印刷设计工作室。版画人薪火相传,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  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已形成在国内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高水准的新局面。

    有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和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一个。

石版工作室


丝网工作室

丝网工作室

  

实验与超越单元

——以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实验班教学为案例

 

一、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简介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学科在四川美术学院有着悠久的传统,有着70多年的办学历史。版画学科的前身是绘画系版画专业,初建于五十年代中期。在其后几十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老一辈教育家深厚的学术积淀,又发扬了四川版画贴近生活,创作精品,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和教学特色。经老一辈教育家的辛勤耕耘,版画学科不断完善与提高,1988年版画专业从绘画系分离,成立版画系,逐步扩建和完善。

木版工作室

    目前,版画系下设两个专业方向:版画艺术专业方向和版画与印刷设计专业方向。设有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两个教学层次。本科阶段设有第一、二、三、四工作室,教学方面力求科学、系统、完善,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木版工作室

 

二.版画系拔尖人才实验班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学科是学院的传统学科、重点学科,数十年来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性版画创作艺术家,也培养了不少服务于社会的艺术型人才,为适应新时期版画学科的发展,同样需要思考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从2013年起,四川美术学院启动了六个系科实验班的教学计划,希望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探索艺术教育新的方法,版画系通过前期论证和准备,提交了培养方案,得以顺利通过,从2013年下半年正式实施,到今年已经经过三届近三年的实际运行,取得了一些的效果,也收获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师生交流

    下文就实验班的选拔和运行做一些介绍:

选拔制度:

    如何选择进入这个实验班,我们采取了掐两头留中间的方式,主要人员从本科二、三年级产生,一、四年纪默认不参与,采取滚动选拔管理模式,以专业水平,创作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综合考量,择优录取,每学期导师组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实行末尾淘汰制,选拔少量综合素质好、拔尖性人才进行教学实验。

师生交流

教学模式:

    在保持学生们的主干课程不变的前提下,强调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实行教学,建立了以校内教师为主的导师组,采取集中上课,分别指导的教学模式,为实验班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在和主干课程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提出免修主干课程,采用自修的办法获取相同学分点。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以及学科内的院校资源,几年来邀请了国内外的专家和艺术家以短期工作坊或者讲座的形式参与实验班的教学,丰富教学深度和宽度。

师生交流

教学目标和定位:

    版画系现有版画艺术和版画与印刷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在教学方面力求科学、系统、完善,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重视知识面的拓宽与严格的造型基本功训练,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引导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为重心。

    版画学科的专业特点不仅要求学生熟悉艺术创作手法和规律,另一方面版画艺术脱胎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印刷手段,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两个方面,在实验班拔尖人才的培养上,学生应该达到或具备以下六点:

①文化研究:熟悉人类文明发展中所有版画与印刷演变和发展历史,了解所有版画与印刷的原理,会运用社会调查、符号与话语分析等手段为创作做基础积累。

②媒介研究:传承传统,如造纸、制墨、刻印、手工书等;掌握最新版画与印刷手段,如结合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激光照排机等设备,配合网络平台、数码引擎、影像实时工具如3G技术等创作。

③基础理论: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思想、 语言哲学基础、现代化研究、现当代艺术史。

④造型基础:素描、色彩、专业基础等等 。

⑤跨媒体研究:了解并研究材料、物体与装置;摄影;录像、动画与网络;声音、剧场与现场艺术,会结合专业特点运用跨媒体创作。

⑥综合能力: 自我管理与创作、论文写作、画册编辑与网站管理能力。

师生交流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下四个方面为主线,分散到相应导师以及校内外专家集中式教学实施。

1、传统版画艺术和印刷课程工作室(专业提高课程)

2、前沿版画技法和观念研究工作室(专业提高课程)

3、跨学科、跨媒材课程工作室(素质拓展类课程)

4、职业计划:邀请著名批评家、策展人等,引导学生参加国际性版画大展、国内知名版画展、了解诸如美术馆、画廊、收藏家等流通环节,鼓励学生尽早进入职业艺术家状态。(方法论课程)

    根据实验班教学资源组织情况,每学期由导师组共同商议制定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原则上每学期18周课程,每周讲课与集中课程指导不少于6学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的课题研究每周不少于20学时。

韦嘉《Superman》石版 50×75cm(教师)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期望能有以下实现:

(一):扎根传统,以文化传承为使命。

    拔尖人才实验班首要的是传统版画艺术和印刷课程的设置,通过探究版画与国画的风格研究、与古籍印刷的工业联系,对传统水印版画的历史渊源以及技法传统进行回溯,同时对古代版画工具,印刷颜料等素材进行还原,尽可能从源头重塑传统版画,潜移默化地将古典版画的血液注入到新一代的版画工作者的体内,做到以文化传承为使命。

(二):积极探索,顺应时代发展为根本。

    设置前沿版画技法和观念研究课程,积极探索版画与当代印刷的关系。版画从诞生、发展到现在,一直与印刷工业技术紧密相连,那么随着科技发展,机械对人力的替代,版画艺术必然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那么由新革命带来的新手段该如何运用在版画艺术当中呢?在此基础上,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对版画观念的革新,该怎样用“复述性”的本质联系版画与打印、数字印刷的关系呢?希望通过各种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引导学生转换观念,站在新社会的背景下深入思考版画的时代语境。

(三):跨学科、跨媒材,以开拓创新为理念。

    通过素质类拓展课程,强调不同媒介,不同学科之间的通识性与交融性,学生不但能够将所学的技能在本专业中运用,而且注重与其它学科比如油画,雕塑,装置艺术之间的关联性,拓展思路,培养多元化思维和创新性思维,鼓励同学们尝试跨媒介的合作,以寻求艺术创作的突破。

(四):突破专业界限,共享社会资源

    在拔尖人才教学活动中,调动不同领域的社会资源,通过社会专业人士的讲座,以及对外交流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用学习的理论知识去同化经验知识从而获得更新的认知,掌握学科前沿,开拓眼界,集思广益,在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火花,尽可能全面提高学生自我管理与创作、论文写作、画册编辑与网站管理等综合能力。同时邀请著名批评家、策展人等,引导学生参加国际性版画大展、国内知名版画展、了解诸如美术馆、画廊、收藏家等流通环节,鼓励学生尽早进入职业艺术家状态。

韦嘉《雨见晴》石版 56×152cm 2014(教师)

三、重塑和构建对版画的认识

    版画不仅是悠久的视觉艺术门类,也是中西方共通的艺术语言表达,在今天,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短短数十年,传统照片冲洗行业已呈现颓势,数码相机都已经被像素不断攀升的iPhone、iPad等手机拍照功能所替代,对图像的占有方式,也被诸如Facebook、微信等社交软件所更替,这种看似私密化的朋友圈却呈几何数增长的模式,使信息和图像的接受者变得无法预测。

付继红《大舞台》套色木刻 136x46cm 2014(教师)

    不管是版画创作还是印刷手段都开始越来越多地包含多种混合手法,人们对整体文化和社会现象做出回应:互联网、电影、电视、电脑、摄像机、手机……,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的交汇来进行交流,视觉、音乐、超文本和其他各种格式实现了数码合成的图像,而数码技术也使访问其他数据库和信息源相链接,非线性的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可能。

    因此,看起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在各种繁杂、繁复的表象下,教育始终面对的还是人的问题。技术和科技的进步并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人的根本需求,而还是应该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在学院的艺术教育中,我们应该敢于实验和实践,而并不是照搬某种现成模式和方法,毕竟每一个学院版画教学的发展历史和可供成长的土壤肯定不一样,重塑和建构对版画的认识,也需要如以上可供实践的具体教学方法,最终使学生探索出每个人自己的艺术道路。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李川

付继红《移动的风景》套色木刻 45x70cm 2015(教师)



版画教育中的结构性步伐

 

文/韦嘉

 

    随着印刷术的更新,版画发轫最初所具有的广泛的社会功能性被逐渐的弱化,版画已不仅是文化宣传和公众话语的媒介。在经历了四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版画热之后,版画更多只是存在于艺术学院教学中的一个专业学科。


金川《牧人》丝网 98x70cm 2009(教师)

金川《巡》丝网 97.5x70cm 2014(教师)

85新潮之后,在西方的现代艺术,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的冲击下,国油版雕这些以技艺划分的艺术边界被逐渐的模糊,版画艺术的探索开始也进入了一个泛媒介的时代,版画不再仅仅是考量印痕美感的艺术,而是更广泛的进入到将版画的制作性、技术性、过程性、复数性进行解构和转换,形成新的表达体系的艺术类别。

金洪钢《水平放置的头部》黑白木刻 81x120cm 2009(教师)

金洪钢《右直拳》81x152cm 黑白木刻 2013年

当代艺术的语境和文化生产的模式已经和建国初期或者80年代时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传播性、文化结构和社会心理形成的渠道都已经超越了原先单一的社会话语结构,进入了更广泛的网格式的互动频道。各种艺术形式在互动和观众接受的过程中产生价值,产生传播,艺术对人生活的改写方式不在于提供更多的美的欣赏,而是更多的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表演、逻辑、多维度的社会理解、文化的另一个侧面等等。而艺术作品中的文化价值也更多的需要当代社会语境和社会心理作为基底才能产生。现今学院版画教育作为版画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需要通过开发教学中的综合性视野,来激励学生形成对于自我的发掘,对于社会的多层次的认知。

舒莎 《轻轨生活之二》黑白木刻  100×120cm 2014(教师)

舒莎《蝶伴NO.4》黑白木刻 50x50cm 2016(教师)

    版画的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通过对结构性框架和功能的定位的梳理,来激发或者平衡版画的发展。这里借用社会学理论,将版画教育体系分为静力系统和动力系统。其中静力系统可以是指维持版画教育中一直坚持的造型基础阶段,也可以是中国特色的水印木版技术,或者版画的基石工作室体制等。其中动力系统是调节现有版画的基础框架之上的活动阀,在静力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改变来激发版画系科建设的活力,探索版画的结构性发展道路,逐步的促进大家对现代版画艺术的教育方式进行摸索。

臧亮《记忆与梦想》黑白木刻 180x90cm  2014(教师)

臧亮《真实与荒诞I》木口木刻 51.6×46.9cm 2014(教师)

    目前学院内版画教育模式分为造型基础、技术与材料、创作实践这三个部分。课程设置相对固定,教育手法相对单一,对于素描、色彩等基础类课程的标准依然沿用几十年前的造型准则。反观西方的美术教育,这种纯造型、描摹再现的技法性训练已经湮灭了,原因可能在于强调再现的历史画性质的艺术在这个时代已经滞后。我们不能盲目的模仿西方现今的教育体系,一味地摒弃我们几十年来形成的体系,而是需要在打牢基础造型的同时上灌输更开放思考。不再以再现的造型能力作为唯一标准,而应当以美的体验或者视觉的体验为标准。培养学生在自然形体中寻找一种视觉感受的自我构建方法,逐步完成自身绘画语言的探索。让我们可以在部分原课程基础上,适当调整课程的评判标准,调整教学的重心,来衍生出新的可能性和丰富的体验性。

刘海辰《 燃烧的意志N.O2》铜版飞尘腐蚀  100x150cm 2015(教师)

刘海辰《 碎木·杂草和村庄上燃烧的火N.O1 》铜版飞尘腐蚀  100x150cm 2014(教师)

    设置弹性课程,外延出版画的公共性空间。版画受制于其技术性和工作室条件的依赖,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以此为基础。然而,我们可以在原有的版画技术的学习基础上,提供一个更广泛的空间,让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进入一个更为综合化的领域,增加对于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理解能力。一方面,可借鉴西方艺术教学体系中的合作类课程。让版画专业学生和其它专业的学生进行交叉性的合作,通过自选方案和自选视角,用版画的语言或者交叉的语言,去探索自己的表达方式。交叉的合作会带来对于版画语言的开放性认识,而方案性的长时间性工作,会培养学生深入分层的探讨自己表达的能力,逐步完善自己的表达语言。这也是针对目前版画作品始终习作气息浓厚,对于一个话语的表达往往浅尝辄止,视觉话语和表达语言不能形成高度的契合的症状的思考。

廖念一《补胎》丝网 90x70cm 2004(教师)

廖念一《迷途羔羊》丝网 90x70cm 2007(教师)

再者,版画的技艺类课程的最终呈现方式可以是多元的,不一定完全按照传统的方式,以平面纸幅作业作为结课依据。可以调整结课作业的呈现方式,以专题研究式或者公共空间互动的方式,让平面的版画进入到一种更具互动性的场景。此次西安美术学院参展的版画作品,是以专题性的陕西农民的田野考察研究为基础而呈现的最终成果。这种具有专题性社会研究的版画艺术作品,其文本可以成为版画作品的依据,而其文本形成的过程又可以深化学生对于创作语言的理解,并在和社会进行互动后得出一种艺术和社会话语生产之间的关系。

牟学谦《繁笼之六》平版 50x75cm 2011(教师)

牟学谦《繁笼之七》平版 50x75cm 2011(教师)

再者,可以将结课作业放置在一个公共空间中,如同美术馆所给予艺术家的一个白盒子,或者一块草坪,或者一个观众,让你创造你的理想园。空间是艺术作品的背景,空间的语境同样是作品的纹理。对于空间的理解或者空间历史的理解,是当代艺术价值生成的一个重要环节。给予一个弹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体验现实的空间,体验艺术作品所需要的独特的空间感,如何将艺术作品和空间互文。让版画脱离墙壁,进入到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提供新的探索路径。

邵常毅 《彝族肖像组画》石版 50x68cmx3 2015(教师)

邵常毅《 鸽子》黑白木刻 120x74cm 2015(教师)

    版画的收藏与文献库的建设也是需要加强的部分。版画专业的理论研究相对于油画及雕塑来说,体量少队伍单薄。然而,版画作为一个复数性的艺术,具有天然的收藏优势。我们可以借助版画自身的收藏优势,学院版画的教育平台建立版画文献库,通过对于原作的广泛收集建立起对于版画研究的基底。版画专业目前的史论建设多集中在中国古代版画和建国后版画部分,如王伯敏《中国版画史》(1961年)、郑振铎的《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史略》、齐凤阁《中国新兴版画史》(1996年)等。

梁益君 《快乐·阳光——曲登乡 》58×95cm 丝网 2009(教师)

梁益君《艳阳天》丝网 70x90cm 2004(教师)

而对于新当代版画史鲜有系统的研究和著录。版画文献库的建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一方面,对于原作的电子扫描存储,建立供国内外平台研究使用的版画图片库,便于检索和存储。通过对于每年度版画作品的实时更新,为研究版画的现状及发展面貌提供了一个基础面,同时给予研究者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


关注我们
 
黑龙江北大荒文化
欢迎持续关注北大荒文化微信平台,直接点击标题下方小字,或点击右上角关注“官方账号”,微信号:bdhwhfz.我们将致力于文艺创作服务、文艺表演服务;工艺美术品及文化用品制造,广告制作及代理业务;票务服务、策划咨询服务,希望大家交流与借鉴!
转发好友:如果您值得微信平台及内容值得推荐,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咨询电话:0451-55196653/55195330/55199356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