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连亏7年的按需出版印刷标杆,离盈利有多远?揭秘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大概两三个星期以前,三好同学写过一篇《净利润两年下滑近1个亿,虎彩为什么还要做数码印刷?︱揭秘》,说的是虎彩大举投入数码印刷,净利润却连年下滑那点事。

这些年,虎彩在数码印刷设备及IT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3个亿,手笔之大让三好同学的眼镜差点掉地上。虎彩的数码印刷业务有两块:按需出版印刷和个性化影像。这两块业务,前者又是重点中的重点,人财物啥的虎彩没少往里砸。

接下来该是转折句了。虽说虎彩在按需出版上用力挺大吧,但在三好同学心目中,国内按需出版印刷的标杆其实一直另有其人,那就是:江苏凤凰数码印务有限公司。


凤凰数码印务的按需出版印刷生产线于2011年正式启动

凤凰数码印务的按需出版印刷项目从2011年开始正式起步,标志是它引进了亚洲第一条“连续喷墨全连线数码POD生产系统”,主体设备用的是柯达的Prosper 1000。

从这以后,凤凰数码印务就成了按需出版概念在国内不遗余力的推广者。它在自身努力搭建按需出版软硬件服务平台的同时,还频频出现于出版、印刷圈的各种场合,推广按需出版的理念。

如今,4年多时间过去了,作为按需出版理念推广者的凤凰数码印务,除了成功抓住了圈里人的“眼球”,到底有没有赚到真金白银?三好同学今天就为你扒一扒。

凤凰数码印务背靠的“大树”

凤凰数码印务成立于2008年7月。当时,它的大股东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实力很不一般,它旗下仅上市公司就有两家:一家是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凤凰股份,另一家就是专注出版产业链的凤凰传媒。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出版业务有多强?在2015年的全球出版企业50强排名中,它位居第6位,在国内出版集团中排名最高。

2015年时,凤凰数码印务有关人士曾这样介绍它背后的这棵“大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万卷集团,年出版图书1.3万种;是千店集团,连锁门店超过1000家;是百企集团,单独核算的经营单位超过100家。OMG,不一般吧?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全球出版业中排名第6位

背靠的树挺大,凤凰数码印务最初肩负的却是一个“小使命”。在一份公开的资料里,是这样表述的:公司成立的初衷是服务于集团内部各社的按需出版,为各出版社图书市场试投放、参展、送审等图书提供按需出版服务。

虽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位居全球前六吧,但一年出书满打满算也就1.3万种左右。如果凤凰数码印务就是印印样书,一年其实并没有多少活可干。说白了,它最初的定位更像是内部印刷服务部。

所以,2011年前凤凰数码印务买的基本都是中小型的数码印刷机,牌子三好同学就不说了,反正它们也没付三好广告费。

到了2011年,事情变得有点不一样了。随着柯达Prosper 1000及配套的这个、那个设备的引进,凤凰数码印务显然不想再做内部印刷服务部了,而且想做也不太可能了。


以柯达Prosper 1000的生产能力,如果只是做做样书根本吃不饱

网上有报道说,柯达Prosper 1000每月印量可达1.2亿张A4页面,假设一本书16开300页,一个月满负荷生产大体能印40万册。凤凰数码印务自己也说过一个数据:日印装图书可超过1万册。就这产能,要是还靠样书吃饭,饿不死也差不多。何况在2014年底,凤凰数码印务又引进了更加高大上的彩色高速喷墨印刷设备柯达Prosper 6000。

当然了,凤凰数码印务在引进柯达Prosper 1000时,应该已经想明白了。它之所以要引进这么高大上的设备,出发点是:为了适应按需出版、图书批量按需印刷发展的需要。

三好同学揣摩了一下觉得:这时的凤凰数码印务已经很有行业视野,而不仅仅是盯着集团内了。

配置了高大上的生产线,凤凰数码印务和它的关联公司开始了在按需出版领域的实践和布道。一方面,设法提高产能、降低成本。比如凤凰数码印务开发出了喷墨印刷专用纸,解决了进口纸张成本过高的问题。这还是相当用心和牛X的。

另一方面,开始频频现身于出版、印刷圈各种活动场合,普及按需出版的理念。自2012年7月开始,凤凰数码印务开始为集团外的客户提供按需出版印刷服务。

按需出版:付出与回报

三好同学一直觉得,凤凰数码印务也好,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也好,项目的具体操盘团队也好,在按需出版方面的投入、付出都是巨大的,而且很真诚、很努力。

他们的这些付出又获得了怎样的回报呢?在2015年11月的一次行业活动中,凤凰数码印务有关人士曾表示,凤凰数码印务做喷墨印刷已有4个年头,从当年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实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增长。

对于凤凰数码印务来说,2015年是旺季更旺、淡季不淡。旺季(8~10月)的印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0%。江浙和上海等地的很多出版社已经普遍认可按需印刷这种生产方式。与凤凰数码印务签订合作协议的出版社就有50多家。

这些都是感性判断,三好同学的风格大家想必都很清楚了:数据说话。下面就扒一扒凤凰数码印务的经营数据。

需要事先说明的是,凤凰数码印务的股东在2014年初经历了一次变更:凤凰传媒从母公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手中,收购了凤凰数码印务93.76%的股权,也就是说,凤凰数码印务成为了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凤凰数码印务还有一个小股东,是江苏的一家印刷厂。

凤凰数码印务的经营数据有两个出处:2009-2012年的数据出自股权交易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委托有关方面做的资产评估报告;2013-2015年的数据出自凤凰传媒的年报。两个数据口径不完全一致,不能直接对比。


2009-2012年凤凰数码印务资产情况(单位:万元)

先来说说凤凰数码印务2009-2012年的情况。在这期间,2011年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凤凰数码印务的总资产,由2009年底的618.61万元缓慢增长至2011年底的1339.78万元;净资产则由2009年底的584.89万元跌至2011年底的513.88万元。

2012年底,凤凰数码印务的总资产和净资产飙升至3879.52万元、3454.71万元。原因嘛,没有官方说法,不过三好同学大体猜个八九不离十,要引进高大上的设备,股东不增资哪行?

资产情况就这样了,营收和利润呢?2009-2012年间凤凰数码印务的营收一直都不算高:2009年只有140多万,2010年和2011年都在350万左右,2012年比2011年翻了一番多,也只有810多万。这水平基本上与一家上规模的快印连锁店差不多,算不上多大。

2009-2012年凤凰数码印务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单位:万元)

这几年,凤凰数码印务都没赚到钱,净利润全为负数:亏得最少的是2010年,为0.42万元,很接近持平了,但第二年亏损增加到了90.59万元。

即使这样的业绩也得益于大股东的强力支持。比如资产评估报告显示:凤凰数码印务的生产厂房,系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无偿租用,想来应该省了不少钱。

这样的数据基本在三好同学的意料之中,不意外。而且,以当前国内出版社对按需出版印刷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三好甚至觉得这个业绩已经相当可以了。


2013-2015年凤凰数码印务资产情况(单位:万元)

2013-2015年间,凤凰数码印务的资产整体上仍处于扩张之中。2015年,凤凰数码印务总资产为4629.55万元,净资产为4424.10万元,均为其成立以来的高点,而且资产负债率非常低。

从凤凰传媒2015年年报可知:这一年,凤凰传媒对凤凰数码印务增资1753.31万元。背靠“大树”就是有优越性!三好同学好生羡慕。

在此期间,凤凰数码印务的营收也处于上升通道。2013年为1344.92万元,2015年达到1699.20万元,两年增长了26%多,增长率还不错,不过算不上爆发性增长。


2013-2015年凤凰数码印务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单位:万元)

在营收稳步向上的同时,凤凰数码印务的亏损较2013年之前显著扩大。其中2014年亏损达到近600万元,2015年收窄至143.04万元,仍高于2013年之前的水平。

按需出版的梦想有多远?

凤凰数码印务的经营数据讲完了。需要说明白的是,三好同学今天想探讨的不是数码印刷的盈利,而是按需出版的前景问题。

虽然凤凰数码印务也做台历、挂历、宣传单之类的产品,但以其设备配置和自我期许,把它当成一家以按需出版印刷服务为主的公司,大体上是不会错的。

粗略算来,在2009-2015年7年间,凤凰数码印务净亏损了1250多万。这个业绩怎么样?至少在三好同学看来,已经很不错了,比国内多数按需出版印刷企业应该都要强一些。

问题是,如果连按需出版印刷的标杆,在努力耕耘市场多年后仍无法盈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按需出版的未来?

关于按需出版的优势,三好同学已经耳熟能详。比如,可以“先发行,后印刷”,实现零库存,化解出版社库存压力;比如,坐在那喝杯咖啡,书就印出来了等等。

听上去,按需出版很像是出版业的救世主,符合文艺青年浪漫的消费想象,问题是出版社为什么迟迟不愿买单?三好同学觉得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按需出版的方向不错,只是实现起来需要一点周折。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哪一个伟大的梦想实现起来是一帆风顺的?毕竟按需出版的最高境界是先发行、后印刷、零库存,这将是对现有出版产业链巨大的颠覆。

如果这种形式的按需出版成为现实,大部分实体书店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出版社的发行员统统下岗再就业。。。想想,三好同学就激动:虽然有人要失业,毕竟行业迈进了新时代。

当然,谁也无法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按需出版的确是不错的梦想,但也只是梦想,很难成为出版业的主流。

至少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出版社仍在尽最大可能追求出版不同量级的畅销书,而不是小众图书。而且在当前国内的市场环境下,一本畅销书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实现全面铺货,盗版书就会分分钟像潮水一样占领市场。如果明白这一点,印刷厂对出版社的想象可能会更逼近真实。

以上哪一种可能会是最终的现实,三好同学当然不知道。三好知道的是,现在出版社对按需出版的认知的确多了一点,不过大体上还停留在短版印刷的水准上。对多数力推按需出版概念的印刷厂来说,它们感受到的挑战都远多于喜悦。

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按需出版最终成为现实,未来属于谁?三好同学觉得会是那些背靠“大树”的公司,比如凤凰数码印务:业务上有保底,房租上有优惠,资金上有后盾。仅就资金成本而言,能够获得股东持续增资的凤凰数码印务,已经比靠贷款或融资租赁的公司,拥有了很大的竞争优势。

当然,对非出版集团下属的印刷厂来说,机会同样存在。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续的投资能力。因为市场培育期之长或许会超出想象,由此带来的资金压力、机会成本会随时成为压倒企业的“稻草”。

比如,2012年底拷贝凤凰按需出版印刷生产线,2015年初就黯然出局的大恒数码印刷公司。其实,它2014年只不过亏损了900多万,但大股东已经失去了耐心。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获取授权

精彩文章推荐:

净利润两年下滑近1个亿,虎彩为什么还要做数码印刷?︱揭秘

这些年,作为“云印刷”样板的eprint到底赚了多少钱?︱揭秘

五年要冲100亿销售额,彩盒电商e盒印底气何来?︱揭秘

2015年净利润暴增近5倍,做合版的彩虹光是怎样做到的?︱揭秘

这些年,那些走麦城的网络印刷“先锋”︱小败局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