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板上的艺术——版画知识与版画作品解读》主题讲座在市图书馆、市美术馆举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3月1日下午,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图书馆、市美术馆承办,杨曙光主讲的《板上的艺术——版画知识与版画作品解读》主题讲座在市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

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国全,市文广新系统干部职工及众多艺术爱好者参加了讲座。

讲座现场

        原宜春市美协主席杨曙光从版画与印刷术的关系、版画种类、宜春版画的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及宜春版画在中国版画群体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生动的讲解。


主讲人杨曙光

        他理论功底深厚,讲座内容丰富、联系实际且通俗易懂,用最朴实的语言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讲座结束后,观众随杨曙光老师一起来到宜春美术馆版画展厅,现场听他对版画作品进行解读,学习如何欣赏版画,了解如何制作版画,从而对版画的历史和特色有了更立体真实的了解和感受。

讲座部分精彩内容摘登

+

    

        宜春是全国知名的版画之乡,版画这种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宜春版画的发展走过了起源、兴盛、休整、创新等多个历史发展时期。


一、版画与印刷术的关系

版画的发展与印刷术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印刷术是版画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版画的创作过程来加以了解。

首先,完成一副完整的版画,底稿的创作至关重要。

其次,待底稿或正稿创作完整后,通过篆刻的手法将底稿篆刻在板上,形成印刷板。

最后,给印刷板上色,通过颜色的渲染与配合,附上纸张进行印刷,才是一副完整的版画作品。

至此,版画与印刷术的关系不言而喻,两者紧密相关,可以通俗的来讲,版画作品就是印刷出来的美术作品。

二、版画的种类

在印刷术起源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版画存在,例如书籍文字、插图印刷、信件印戳等都是版画的前身,过去的版画多采取单线条的创作技艺,刻刀以斜口刀为主,凸版版画就是很好的代表。这种版画技艺手法,通常以给刻板做减法,将保留下来的地方通过上色、印刷来完成版画的制作。

凹版版画这种版画技艺刚好相反,主要以篆刻留槽处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这种创作工艺最早由西方传入中国,采用这种手法创作的画作精美度高,但对创作者的创作技艺要求也高。

平板版画,也称综合版版画,这种印刷方式最早起源于德国。这类版画的创作不同于传统版画,不经过篆刻,主要采用油与水的密度特点,将想要的颜色组合搭配,制于纸上。

丝网版画这种创作手法来源于中国的布料染色,后来传到日本,再由日本传到英国进行工艺改良发展。丝网制作工艺便捷,使用面广。

三、宜春版画的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

宜春版画有自己的历史渊源,从最早樟树的木版年画,到柯克老师在樟树中学成立的木刻小组,以及可谷老师在高安师范的版画普及工作,形成了相当有分量的一批版画创作力量,当时的版画全是木刻版画。

宜春版画的最关键时期,是谢牛同志调到宜春地区任文联主席以后起到很大的作用,得到当时地委书记的大力支持。,打下了基础。

到了70年代以后慢慢出了成果,特别是陈祖煌老师的一幅《不尽栋梁出山来》发表在《人民画报》上,将宜春版画抬上了新的台阶。

80年代初,在全国第九届版展上,宜春地区上了17件版画作品,基本代表了江西的版画力量。随着新余从宜春地区分离出去,部分同志因工作原因调离了宜春,但还保留了如可谷、周新如、陈正元、欧阳狄、邹连德等一批老师还坚守在宜春,继续在宜春奋斗。

85年以后,在周新如老师主持文联工作时期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展览频繁,跟大连、襄樊、宜兴、上海等地都举办了多次联展,其中江西版画12人展和宜春地区版画展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影响非常大。

90年代初,宜春版画到了休整、坚守时期,如区文化馆的彭志明老师一直坚守版画创作和传承。

到现在,宜春版画又迎来了新的起色,如高安师范的丁宗华老师、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王曦老师、宜春学院的杨震老师、涂邡老师等,都在传承版画方面发力发声,通过吸收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形成了现在宜春版画的主要力量。

四、宜春版画在中国版画群体中的位置

宜春版画为什么能够形成这么大的气候,主要原因有几个:

一是历史原因。从古代到现代,宜春的版画没有中断过,一直保持着延续性,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工作。

二是因为宜春的版画有自己的特点,所反映的东西都是当地的风气和人文,越是有地方性,就越有国际性。

三是宜春版画在技法上有自身的特殊性。彩拓版画是宜春特有的,是中国的特产,在国际上没有。

四是领导的重视。每个时代的领导都非常重视版画的发展,如果没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宜春版画也形成不了这样的气候。


来源:宜春美术馆 付殷樱

编辑:孙 彤

编审:田 玮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