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徐彩仙:三中文印室的岁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九九〇年,我辞去了农村的幼教工作,随家属来到三中。记得那年暑假末,我带着大包小包到达濮院车站。初来城镇的农村姑娘,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向往。走在濮院的大街上,两边绿树成荫,清洁凉爽。转过几个弯曲小弄,眼前就看到了“桐乡市第三中学”的校门。


进入校内,但见两棵高大威武的银杏树,让我惊叹不已!走近细看介绍,原来是南宋年间种植的,还有一些树也很古老。走在校园的曲径小道上,树木郁郁葱葱,知了在树上齐声鸣叫,又见一片清澈的河面,小桥倒影的水里,鱼儿正在游着,路上遇到的老师向我优雅得体地问好。至此,我已进入了环境优美的三中学府了。


学校领导安排我在文印室工作,具体是完成各种资料的印刷任务,还有两个先来的同事,分别在做打字、刻蜡纸等工作,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那时的印刷机器是手摇的,从送来的底稿到完成印刷,每个程序都必须用手准确巧妙地做到位。首先,滚筒上的油墨必须涂匀,太多太少或厚薄不均,底稿和白纸摆放不准,甚至手摇时速度的快慢,都会影响印出来的质量。其实质量是否过关,我自已都能检验。印出来的字迹清楚,周围字线整齐,要求就通过了。有些资料印好后还需切割成份,还有一些比较难,一张底稿要印好几百张,印的过程中更要小心保护,不能牵皱和磨破。


上班就是工作的开始,各种需要印刷的资料陆续送来,没有实习期,必须临阵磨枪现学现做。回想那个时候的工作状态,真是严肃认真,紧张忙碌。每天走进工作室,穿上工作服,左手食指戴上皮筋套(印刷时起分纸作用),分拣送来的底稿,按他们需要领取的日期内完成任务。


因为我这间工作室的架子上、桌子上都是纸张,所以夏天没有电风扇,有了风纸张就会飞起来。厚厚的工作服避免了油墨乌迹,但高温天实在太热,不穿工作服时,衣服上都免不了油墨沾身。不能穿上漂亮的衣裙去上班,是我当时最大的苦恼。一到冬天,我也不用锻炼身体,印刷是个体力活,尤其是临近考试,复习资料特别多,每天都会印得背部出汗,那是寒冷的冬天哦!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之风已深入内地,濮院羊毛衫市场也是那个时候发展壮大的。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学校扩大招生,在原有普高的基础上,办起了中专文秘、金融专业,职高毛纺、电工、计算机等专业,教学任务更加繁重。


那时,由新任校长顾老师带领的领导班子,破旧迎新,展望未来,建起了一座座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完善了办公和生活条件,种上了花草树木,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行知楼是学校的综合大楼,每天,校领导和教师们都要在这里辛勤工作,晚上也办公。学生们在教室里努力学习,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当时的毕业生,如今已是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和中坚力量。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各类人才,就像羊毛衫市场大力发展,辉煌腾飞,我感觉那时的三中情景也是这样的。


回首往事,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是裘老师带领班级学生,清理学校小河的河底淤泥。先把河水抽干,然后,学生们不怕脏和累,走入小河中挖河泥。他们认真劳动,在艰苦中磨练自已。这一举动很快在镇上传扬,许多居民都到学校来看学生挖河泥,因为开河的情景很久没有见到了。也曾记得中秋节的篝火晚会,圆月当空,全体学生围着大操场,当中架起木柴,燃起篝火,多才多艺的学子们,载歌载舞,共度中秋良宵。这棵高大的银杏树啊,也见证了那美好的时光!


在三中,我虽是一名编外后勤人员,在学校工作的时间也不很长,但能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过,为师生们添砖加瓦劳动过,感到非常荣幸。


如今的三中已易地重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古老的银杏树,将会见证下一个辉煌。到那时,我们银杏树下再相会!

【作者简介】徐彩仙,原三中文印室工作,现居桐乡。

文章推荐

银杏树下的妹子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