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书中自有黄金屋,关键是,你认得出金子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旧书鬼”,是从前旧书行业人员的俗称,就像邮递员叫邮差、驾驶员叫车夫一样。

上海古旧书标价师陈克希就写过有名的《旧书鬼闲话》等三本“旧书鬼”系列书,对于这样戏谑的称谓,他很坦然,“我就是在故纸堆中扑腾一辈子的人。”

南京书展组委会、孔夫子旧书网联合主办的古旧书展,将于3月22日至25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古旧书业前瞻高峰论坛”上,陈克希这个业内行家也将应邀出席。

他会带来什么样的藏书故事呢?


▲上海古旧书标价师陈克希



故纸堆中的世界


据书展组委会介绍,本次古旧书展联合了孔夫子旧书网、南京著名藏书家和全国知名古旧书店等多方力量,力图打造全国古旧书业展示交易和互动交流的盛会,将为藏书爱好者带来具有珍藏价值的数百种明清古籍、中外名家手迹、晚晴期刊、南京地方文献和罕见印刷品等,通过古籍文献的挖掘、保护和流通,弘扬和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翻开“中国古旧书业前瞻高峰论坛”邀请的大咖名单,更是豪华。届时群雄聚会,共同研讨中国古旧书业的未来发展,发布《中国南京2018古旧书业发展宣言》


▲“中国藏书第一人”韦力


▲中国书店拍卖公司经理、古籍善本专家彭震尧


▲深圳《晶报》总编辑、藏书家胡洪侠


▲苏州市杂文学会副会长、苏州古旧书店顾问王稼句


▲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


▲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拓晓堂


▲南京藏书家协会主席薛冰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



“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古旧书市场不允许私人买卖,古旧书的转移和收藏都是在国营书店之间进行的,而行业内两个定价标杆就是南北二店,北京的中国书店,上海的上海图书公司。”1979年进上海图书公司,从业古旧书刊近40年的陈克希可谓是业内的老把式了,如今他是上海唯一一名古旧书籍标价师,全上海的旧书商乃至全国的旧书商都请他看看货色定定价钱,这绝对是一门技术活,自然他对其中的典故也是随手拈来。

“古书相对于其他收藏种类来说比较小众,很简单啊,字画瓷器往哪儿一放都显眼,好得瑟,这古书你翻开一页往那摆着,一般人也看不出来个名堂,感觉不出它‘贵重’啊。”陈克希开着玩笑,却带着几分认真,“也是好事,这读书的事儿,少点浮躁也挺好。”


一页一两金

“鉴宝”这么多年,行家陈克希自有一套评判价钱的标准,“往简单里说,就三条大方向。”

第一是历史文物性。“说白了就是时间越久远,历史价值越高。业内从明清藏书界就流传有一句话,‘一页一两金’,说的是宋版书,到了今天,这个价格更是可想而知了。过了这么多年,对于古书的文物定性也越来越严格,从前是明万历年以前的古书就算限制级文物,不能出国,现在是清朝前三代皇帝之前的书就算限制级文物了。”

曾沉睡在福建福清县一座明代老宅房梁上数百年的宋版《南岳旧稿》就是个传奇。

第二是文献特殊性,这点主要是针对古书内容而言,“如果有人研究这个方向的,那这本对他来说就是无价之宝,所以针对性很强。”

第三是艺术代表性。“纸用得好,墨用得好,印刷印得好,字体漂亮或者字模出自名家之手,刻工手艺精湛,都会影响古书的价值。比如说书的留白上下部分分别叫天头和地脚,有些书当时为节约成本天头地脚留得少了,显得字很满很挤,就会比天头地脚留得阔绰的版本便宜些。”


▲古籍版式的讲究


影响古旧书价格的因素还有很多,陈克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陈望道曾经在1920年翻译出版过一本,,,封面的马克思像是红色印刷(俗称红本)。两个月后,陈望道发现了,很快将没有销售掉的书收回了,重新出了一版更正过的,封面马克思像为蓝色印刷(俗称蓝本)

这个红本于是成为古旧书收藏界可遇不可求的传说,市场上有人开价100万元人民币仍在苦苦等待,至今全国已知的只有11本,其中两本在上海——上海图书馆一本,鲁迅纪念馆一本



“2005年,有来自西安的一对老夫妇愿意向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捐赠一本红本,纪念馆请了我去做鉴定,当时还有上图和鲁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带了他们的红本去比对。我先鉴定。在上世纪50年代,出于作为学习资料的需要,很多红色书籍都被复制了,市面上有一些这样的版本,鉴别的关键就是原版是铅字印刷,是有凹凸效果的,复制版是平面的。我当时就鉴定老夫妻的红本是真品,后来和那两本已知的真本比对,果然不假。最后老夫妻获得了5万元奖励。2016年,北京一次拍卖中出现过一本蓝本,起拍价30万元,一个收藏家请我去鉴定,是真的。”




过招



对目前的旧书收藏投资,陈克希很是看好,“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升值比任何东西都快,搞艺术品收藏的人,不会买其他东西。为什么?热钱肯定涌向效益最高的地方。”他举了一个例子,1998年他的一位朋友花十几万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剩下两万多买了明清旧书。2013年,书升值后的价格可以在那一年买两套房子

2012年一次北京春拍,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部近500册“过云楼藏书”最终以1.88亿元天价被拍出,加上佣金后总价为2.16亿元创中国古籍善本拍卖的最高价

▲宋版《锦绣万花谷》


过手了上万本古旧书,陈克希觉得比较难鉴别的“浑水摸鱼”有两种。

宋版书不是贵嘛,所以很多人打它的主意。一般的造假不算什么,困难的是有人拿明版书来混充。”陈克希介绍,明代有一时期非常流行复古,书籍装帧、字体都以模仿宋代为时尚,流传后世就有一些有心人拿来牟取暴利。“好的明版书也就2万元左右,宋版可是不止十倍以上。这和宋代之后历经战乱,宋版书存世不多有关。”

还有就是鲁迅创作的毛边书,有些人会拿来普通版本重新拆开装订,制作毛边效果。因为时代、字印都很符合,所以也难鉴定,这些主要看字的位置是否前后一致。另外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人有稀少的初版书,可是缺页影响价值了,他就找来便宜但完整的再版书,把初版书的版权页拆下来贴在再版书上,伪造出一本完整的初版书,卖高价。这个主要观察页码的顺序和有无涂改痕迹,还有比较纸张是不是前后一致。”


▲1936年鲁迅《华盖集续编》毛边书


如何和造假者过招?陈克希哈哈大笑,“说不出来,就是感觉。你说我和古旧书打交道快40年了,一上手就有感觉。”

1969年,,一待就是十年。临行前,父亲将抄家劫后余生的十几部书塞进了他的行囊,基本都是古书,包括《四书五经》《千字文》《康熙字典》等。

1979年回上海后,陈克希成了上海旧书店期刊库的“搬运工”,将民国旧期刊按年份日期整理到一起,这是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苦差。“每天上班,组长给你一堆书让你整理,比如民国27年共6期,民国28年共6期,要把它们整理成套,捆好然后写好条子,再写上其中缺几本。”为什么要写呢?“这些称之为预备套,因为不齐全所以不能拿出去卖,如果以后有补缺,再核对放进去。”

每天反反复复枯燥的体力劳动,对于不看书的人,“是折腾和惩罚”。旧书库里一起干活的有20多个人,陈克希说,自己和他们的区别是“我原本就喜欢看书,有看书的习惯,”这点爱好成了当时最大的慰藉。

“我这辈子是离不开书了。”陈克希笑呵呵地说。

图片来源于《周末》2018年3/8期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