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数字人文浪潮来袭,这些你需要了解 | “数字-人文”简明指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数字-人文”简明指南           

如何组织数字人文项目?


项目一般由大学教师、工作人员或学生发起,通常围绕一个研究问题展开,或者是围绕高校馆藏或档案库进行,也可以同时围绕问题和某种资源库进行设计。不少项目是在教学之外展开的,当然也有一些项目会包含与教学相结合的课题,这些课题一般已经嵌入大学提供的周期性课程。


项目的主要负责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PI)、共同负责人、咨询顾问、雇员、实习生、学生等共同组成项目的研究团队。项目主要负责人的职责是组织项目团队的工作,制订交付各项成果的时间计划,并且在每一发展阶段对项目进行评估。


数字人文源自何处?


在人文学中运用计算机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会学者罗贝托·博萨与IBM合作,使用自动化技术编制《托马斯著作索引》,创造了由计算机生成的托马斯·阿奎那作品索引。类似地,通过使用大型计算机进行文字检索、分类、计数、词表生成等自动化操作,学者们能够处理分析超乎想象的大量文本信息,规模远远超出之前依赖手写或打字机打出的索引卡处理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其他早期的重要事件还有1966年《计算机和人文学》问世。七年之后,文学与语言学计算协会成立;1978年,计算机与人文学协会建立。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运用计算机方法进行语言分析已经相当普及,人们也意识到了有必要开发标记数字文本的规范协议。文本编码倡议(TEI)应运而生,重新塑造了电子文本学术领域,并且将之后的数字编辑带入了使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时代(TEI是它的一个专门子集)。最早基于链和节点(而非文本的传统“线性”结构)构建的数据库结构和超文本编辑的人文学实验,以及由美国国家人文学基金会和其他部门、组织、基金会资助的计算机人文试点项目都始于这一时期。


数字人文项目和大人文项目有何区别?


数字人文项目规模不一,有大型、中型和小型项目。不过,在决定了早期数字人文项目核心特征的项目以及比较突出的当代项目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大人文项目”的形态出现的。这些大型项目需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实现,在各个发展阶段都需要大量的参与者、开发者和投资者。大人文项目是沿着“大科学”的路线构思的:它们采用规模大、时间长、依托团队的研究计划,希望将专家多样化的知识碎片拼贴成一幅幅宏大美丽的画面。项目成员和研究者可能包括了从历史学家、科学家到设计师的各种人员,数量上可达几百人之多。


小型或一般的数字人文项目则通常由个人或小型团队在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指导下协作开展。随着标准化平台和规范协议的形成,编辑、策展、网络分析和资源库开发等步骤已经较少需要项目进行一次性投资。


大部分数字人文项目的规模都处于大型和小型之间


数字人文如何延续传统的人文研究与教学形式?


和传统的人文研究和教学一样,数字人文工作也需要开展分析、批判和解释,并涉及编辑和注释以及史学研究和情境化。数字人文探究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历史属性,自我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以及思想史和物质文化史;它考量人类经历中的种种定性和非量化特征,如复杂性、模糊性、载体媒介专有性和主观性;它建立在对文化资料研究、保存和分类的传统方式方法之上。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个体学习仍然是数字人文教学的重要特征。但是,在学术性社群和知识网络中开展合作性工作已有不少先例。当前,基于项目、注重动手实践的学习机会很多,这一背景加上数字平台的使用大大推进了合作性工作的开展。自古以来,人文学的主流研究模式一直倾向于将智力劳动看作是孤立与注重深思的,认为它与手工劳动和动手实践创造的领域是脱离的,甚至是优于后者的。数字人文重新向这些模式植入了一种已被改进的教学模型;这一新模型注重在个体及团队层面上动手实践学习。


数字人文与传统的人文研究和教学形式有何脱节之处?


近六百年来,纸质印刷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要媒介深深地影响了人文学种种知识模型的形态。数字人文并不拒绝印刷文化,也不支持简单地将纸媒印刷的模型生硬地移植到数字平台中,而是致力于积极开发“印刷+”时代和“后印刷”时代的知识模型。二者反映的不仅是知识生产传递系统的更新,而且也带来了人们从认知上和认识论角度对人文学的重新理解,这种理解的重塑其实也是数字环境(在与印刷环境的对比下)自身能够提供的种种新条件的一种反映和后果。此外,二者也更加尊重人文研究与培训中团队合作的地位。


摘自《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安妮·伯迪克(Anne Burdick约翰娜·德鲁克(Johanna Drucker)彼得·伦恩费尔德(Peter Lunenfeld)托德·普雷斯纳(Todd Presner)杰弗里·施纳普(Jeffrey Schnapp)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

安妮·伯迪克(Anne Burdick

约翰娜·德鲁克(Johanna Drucker)

彼得·伦恩费尔德(Peter Lunenfeld)

托德·普雷斯纳(Todd Presner)

杰弗里·施纳普(Jeffrey Schnapp)著

2018.1


购买点击阅读全文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