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勘品•游走天下】169:游走贵州话风情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直在酝酿,几家人利用一次长假去往云南、贵州进行深度旅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计划始终无法得以施行。今年暑假,应好友的邀请,飞抵贵州安顺,踏上滇黔驿道,感受了深情厚意,领略了自然风光,增长了地理知识,重温了民俗历史,留下了欢歌笑语……


一次旅行,是一次心灵的放飞;一次旅行,是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旅行,不关乎金钱,也不关乎时间,只求享受那种静谧,享受那种惬意,享受那种恩赐,然后,静下心来,用文字慢慢梳理,使之变成来自心底的涓涓细流,变成丰富人生的深刻记忆。


1
安顺,一座值得期待的七彩城市


安顺,地处贵州省中西部,距省会贵阳90公里,素有“滇喉黔腹”之称,境内有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等名胜风景,享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



“安顺是一个贫穷并且非常落后的地方。”这是我最早对安顺的朦胧印象。因为早在20多年前,我所工作的单位有一艘军舰被命名为“安顺”舰。那时,每逢八一、春节等节日,被命名的城市都会到相应的军舰上进行慰问,给舰员们送些慰问品或发些慰问金。慰问之后,各舰官兵就会一起赛一下慰问品和慰问金,越发达的城市送的慰问品越丰富,经济落后的城市相对会寒碜一些。其中,“安顺”舰连寒碜都算不上,因为安顺市从来就没来慰问过。于是在官兵的印象之中,安顺就是一个极度贫穷和落后的城市。大家都这么说,我听多了,自然也就形成了这么个印象。


时隔20年之后,儿时的朋友来到北京,说他已经将公司迁往贵州安顺了。安顺?没搞错吧,那里那么穷,把公司开到那里能有前景吗?疑虑在朋友的微笑中形成一个大大的谜团,但看他那自信的神态,我又对那座地处西南的陌生城市充满好奇。朋友对我说,“兄弟,抽点时间去安顺看看吧,那里有亚洲最大的黄果树大瀑布,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溶洞龙宫,风景很美,民风很淳朴。……”


“一定的,争取哪年休假过去看看。”


一争取,便又是三年过去了。今年的8月11日,我从南苑机场坐早班飞机,直达黄果树机场。飞机在下降的过程,我俯瞰整个贵州省。天哪,这就是喀斯特地貌?到处都是山,但山山不相连,各自突兀,山间布满了城市与村镇。随着飞机不断下降,整个安顺市尽收眼底。由于贵州地处高原,地势比较高,因此这里的山都不是很高,但形状几乎差不多,从高处往下看,就像无数倒扣的陀螺。处在群山包围下的安顺,显得那样的清新,那样的静谧,那样的秀美。


“安顺是一个原生态保持得很好的城市。”这是我踏入安顺这片土地之后的直观印象。从机场到下榻的酒店,一路上没有看到过多的商业开发,城市的拥堵、嘈杂与喧哗在这里全然不在,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没有楼群,也没有大都市的高层大厦,但却不乏极具特色的现代建筑。酒店所在的地方,被冠名为“七彩印象”,是一群结合江南风情与欧洲风格于一体的建筑,它们形状相似,但颜色各异,看起来让人悦目,住下来让人赏心。


来到安顺的当天晚上,一场大雨将整座城市洗刷得非常干净。雨后,我毫无睡意,一个人从酒店里走出来,漫步在宽敞明亮的街道。月光下的留影,没有陌生,也没有不适,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前行,享受着京城不曾拥有的安静和轻松。不时有汽车从身边驰过,没有发出大的声响,偶遇几对情人,也是相拥在街道的一角窃窃私语。是想,这座城市真的很安逸,很休闲,从繁忙的大都市来到这里,实在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走着,走着,不经意来到了山脚下,仰望山巅,霓虹灯闪现着“七彩印象”四个大字。此刻,我伫立在一块巨石前静思:七彩的寓意是什么?是否寓意着这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七彩,绿色是根本,是发展的基调;红色是奋进,是发展的动力;橙色是平衡,是发展的协调;黄色是幸福,是发展的追求;青色是愉快,是发展的前提;蓝色是稳定,是发展的目标;紫色是财富,是发展的积累。细细想来,安顺这座自然资源丰富,历史底蕴厚重,民族特色浓厚的城市,到如今还能够保持原生态,想必其发展思路是七彩的。


“安顺是一个即将展翅腾飞的西部城市。”这是我在安顺居住了两天之后得出的最终印象。安顺的旅游产业非常发达,是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上,远高于全国1%和贵州省4.2%的比例。其境内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5处,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每年的旅游创收在10亿元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县城的全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安顺是贵州省药材、优质大米、油菜、茶叶、薏米、生姜、油桐、烤烟、蔬菜、水果、名畜良禽等大宗农畜产品主要生产地和各类中草药材的生产及加工基地。与我们同行的九江市浔阳区宣传部王向东部长细心地观察到,在安顺城区分布了粮油、水果等各类批发市场,这在一般的地级市是很少见的。我想这也是这个城市的特色,其丰富的土特产随着铁路、高速公里、机场等交通日益完备,其自然特产也就逐渐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安顺是一个开明的城市,通过与当地官员的接触,他们很的确很开明,很淳朴,也很实诚。据朋友介绍,当初来此地投资时,谁也不认识,直接找到当地政府,官员们没有丝毫的官架子,也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全力支持前来投资的商人。短短不到三年,公司便发展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我在佩服朋友的胆识和眼光的同时,也感慨安顺市政府官员真是人民的公仆,他们是真的想为这个城市谋发展奉献青春和力量。由此,我在想: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无私的创业精神,科学的发展理念,相信在不久的明天,安顺肯定会在中国的西部率先腾飞起来,能够向世界绽放七彩!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只用了两个半天 ,走马观花般地游览了黄果树瀑布和龙宫两个名胜景区。进入黄果树景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景区内的游客,估计没有人会怀疑。在安顺当地朋友的带领下,随着前进的人群,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百米之外就能感受到飞泻而下的水流带来的凉意。当我们抵近时,瀑布随着微风向我们身上飘洒水丝,不顾水丝打湿了衣服,拿起手机一个劲地狂拍,不由惊叹其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喀斯特地貌鬼斧神工般的奇崛,它们就这样自然地融合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形成了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大瀑布。行至瀑布前面,能够清楚地看到,它是一个很深的箱形岩溶峡谷,左为悬崖峭壁,古木森森;右为钙华坡、石笋山,芳草繁花,铺上云天;中为犀牛潭、马蹄潭……,潭滩相连,透逝相接。犀牛潭深十七米,常为溅珠覆盖,雾珠腾空。当我们行进到瀑布对面时,阳光折射,彩虹升起,甚是壮观和美妙,简直是“雪映川霞”。


短短一千米的距离,我们行走了将近两个小时。好不容易挪到瀑布的后方,我不再痴迷于手机留影了,而是细心观察黄果树瀑布的微妙之处。水帘洞拦腰横穿瀑布而过,比《西游记》里描述的要直观得多,它由六个洞窗、五个洞厅、三股洞泉和六个通道所组成。从水帘洞内观看大瀑布,令人惊心动魄。这样壮观的瀑布下的水帘洞,在世界各地瀑布中也是罕见的。无奈于另外一朋友晚上要前往贵阳赶飞机,所以行色匆匆,面对美景,留下诸多遗憾。



第二天上午,也是在赶着时间观赏了龙宫。一路前行不留步,仰望龙门飞瀑,穿过卧龙湖,进入迎宾洞,乘船滑行于龙潭天池和龙宫暗湖,细细观望蚌壳岩、虎穴洞等溶洞,只见其上下辉映,别有洞天,宛如神话中龙王所居的水晶宫殿,堪称黔中一绝。真的希望此刻,时间能够静止,让我饱尝天赐的美景。当然,真若尝尽黔中美景实为贪婪,留下遗憾未必不是好事。所以,想着明年或是不久的将来,一定要带上妻女,偕同几个志趣相投的老友,一起重走安顺,细细观赏贵州美景。


2
屯堡,一部明朝遗风的民俗历史


8月12日,一阵滂沱大雨之后,我们一行七人开车来到位于平坝县天龙屯堡古镇。一下车,眼前的情景,让我有一种梦回江南的感觉。没错,就是这种味道,柔风细雨,轻烟薄雾,曼妙曲调,缭绕在古色古香的石板建筑群,简直就是史上好江南。


抵近屯堡大石门,一副对联:“源出江淮六百年耕戍四陇,枝发云贵三千里守望家山”,让我对这个尚未踏足的地方油然产生亲近感。因为我喜欢明朝时期的移风易俗,特别是读罢《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更是渴望来一次穿越,回到明朝做一名穷酸秀才,读书、作文、为官、教子。走在屯堡的石板街上,石彻的房子泥烧的瓦湿润着,嗅到的是一股江南水乡的味道。房檐上的水滴落在石板上,不紧不慢,像木鱼敲打出来的禅音。听着这个声音,踩着这从江南带来的烟雨,我这个过客,也禁不住跟着屯堡人看历史的轮回。



走进天龙屯堡,就像进入石头博物馆。“石头的路面石头墙,石头的瓦盖石头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磨,石头的板凳石头缸,拱形的石桥串家家”。依山傍水建造的一栋栋石头房屋,左右相连,错落有致。在这个石头组成的奇迹世界里,难以想象六百年前那些来到黔中的将士们是怎样用江南的柔美征服黔中的粗犷的。在这个石头组成的奇葩建筑中,我似乎还听得见锤子的脆鸣,工匠的吆喝,看得到碎石的飞扬,火花的溅射,就这样用力量和智慧,建设了历经六百年依旧坚固的村寨。


听着一位穿着明朝服饰的屯堡姑娘讲解,他们的祖先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时,从南京来到这里戍边。六百多年了,来的时候,他们是背井离乡的异地客,而今却成了黔中腹地的东道主,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来的时候赤身徒手,而今却创造出独特神奇的文化。他们带着江南的味道在黔中的蚌壳里耕耘,耕耘出了六百年的璀璨明珠。


经过“四公亭”时,我仔细阅看石碑“张、陈、沈、郑”四姓入黔的记述。这是一种族文化,也是一部家族史。也许是兴趣使然,我拉着屯堡的小姑娘刨根问底,小姑娘也不含糊,非常自豪地、如数家珍地抖料出他们的家族历史。在明代,他们这儿的屯堡,是“饭笼驿”,本世纪初,天龙的几位有名乡儒,感觉饭笼铺的“饭笼”二字不雅,经提议,取天台山的“天”,龙眼山的“龙”二字为村寨之名,这就是天龙屯堡镇“天龙”二字的由来。最初的建设者是如今天龙“张、陈、沈、郑”四大姓的入黔始祖们,特别是身为“通政大夫”的陈典,在天龙设驿站,建塘房(供来往人员住宿的地方),其他三大姓入黔始祖则建“屯堡”屯扎军队。其中,江南首富沈万三的二儿子便是被朱元璋给发配过来,成为如今屯堡沈氏入黔先祖。参观沈万三的故居,我想当年的支边是否就是取智于朱元璋的屯边呢。



走过天龙屯堡,仿佛走进梦的巷子,600年前的战事已经随着岁月远去。夏天的寨子是平静的,屯堡姑娘操着地道的普通话讲解着屯堡故事、明代遗风,讲解着天龙屯堡的历史由来、奋斗历程。我深深地被吸引着,以至于忘记自己是一名游客。能让我在这里感受到明代古风,江淮余韵,我真的要感谢明太祖朱元璋。回到京城之后,我再一次翻阅明朝的史书,熟悉这段特殊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之后,为了“永固江山”,采取“屯田戍边”的政策,建立“卫所制度”,在滇黔古驿道两侧产粮区和关隘广设“屯堡”,派军士屯垦驻防,要求他们携带家眷实施“三分操备七分种地”。这样以来,5600名军士就是5600个家庭。这些征南将士的家眷们自愿和被迫加入了屯田的行列,象这种以军士和军眷所建立的屯田形式称为军屯,是明朝西南屯田中最早的一种形式。


军屯建立之后和云贵众多的少数民族土司势力相比较,仍处于弱势地位,不能“永固江山”。于是朱元璋把江南一带无土可耕的贫民、无业游民、犯罪的富尸尽数迁移入滇黔屯田,由政府按规定分发给土地、种子和农具,种出的谷物除上缴政府的税粮外,剩下的山屯田移民自己分配,这种屯田形式称为民屯。为了再扩大军队给养的来源,加快商品流通,特别是食盐贸易,朝廷又鼓励商人参加屯田,商人自己募人开荒种植,用所收谷物向政府换取“官盐”用于经营,这种屯田形式称为商屯。朱元璋命令所有屯田军民加强团结,抵御控制当地少数民族土司势力,保证政令畅通,加强了制。明代在西南大规模的屯田彻底的的改变了这片“蛮荒之地”,从洪武年间开始至明代中叶,通过各种形式,上百万的汉族移民进入西南,形成庞大的汉族移民群体,改变了西南“夷多汉少”的局面。时至今日,贵州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汉家住街头,苗家住山头,仲家住水头”,这句话中的“汉家住街头”,反映出明代屯田多半是在交通要道两侧。


参观了一个古老的村寨,了解了一部特殊的历史,这未尝不是旅行的一大收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固然能够让人心旷神怡,细品历史景点更是让人开阔眼界。


3
贵阳,一处偏安山间的休闲都市


在安顺吃过中饭后,朋友派车将我们送到贵阳。一路上,大家都在讨论贵阳这座陌生的城市,有的说,贵阳虽说是省会城市,经济肯定非常一般。也有的说,贵州的旅游业这么发达,贵阳的经济应该比我们南昌要好……


其实,我对贵阳也是极其陌生的,只是偶尔听到发小谈到有关贵阳的一些逸闻趣事。当初,发小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拖家带口来到贵阳,供职于贵阳某高校,我有点不理解他的选择。要从经济、交通和文明程度来看贵阳,它肯定是相对落后的省会城市,但从旅游、生态和人文角度来看贵阳,它无疑又是一个比较适宜安居的都市。这是发小在贵阳生活了五年,得出的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




从高速下来,路旁的超大广告牌写着:“多彩贵州,爽爽贵阳”。“爽爽贵阳”,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爽”字了得?赶到酒店登记入住,一间“XX商务连锁”的标间要369元,比北京还要贵出将近一倍,爽不爽?假如不是发小昨天想方设法帮我们预定了,估计得露宿街头了,当然还是爽的。想打的去往黔灵山公园,拦了半天的士,弄是没有一辆停下来,那种所谓的“专车”倒是不少,但价格要贵出一倍,这爽不爽?无奈之下,一行人只好乘坐公交来到黔灵山公园,看到偌大的一个公园,大家在此悠闲自在地唱歌、跳舞、运动,这种感觉还是比较爽的。晚上,发小请我们在一家极具特色的饭店吃饭。好家伙,整个饭店人满为患,外面还不少人排队,怎么这么火?大家都喜欢吃这种乌鱼火锅?也不知真正火锅的味道到底爽不爽?喝着贵州的习酒,吃着贵阳的乌鱼,感受贵阳人的休闲消费,感觉挺爽的……


原想就在贵阳玩一两天,找当地人一打听,也没有啥好玩的。于是连夜改变计划,联系旅行团,找一个少数民族村寨去感受一下。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有一个团说还剩六个位置,但没有导游。咋回事?原来全贵阳市的导游联合起来罢工了。真的不爽,还是不在贵阳呆了,走吧,去苗寨!


好歹来过贵阳,并且居住了两个晚上。套用一句江湖上街头商贩的广告词:“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既然来了,就得对这个地方留下一点印象,于是上网搜索了一番,综合各方面的资料,理性分析贵阳,结合感观上认识,尽量对贵阳形成客观而又相对准确的个人评价。



在去往西江千户苗寨的途中,我仔细观赏了贵阳这座城市,要说“爽爽”二字,其实也不为过。贵阳风光旖旎,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这里凭借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夏季低耗能等气候优势,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即使是在这八月炎热季节,这里的温度也才28左右,根本没有感觉出来热。


当然,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相对于沿海和中东部的二线城市而言,发展是滞后了一些,但其在后发赶超过程中,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样板,近几年来各项经济增速均位于全国省会前列,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新路子。说实话,在这方面,真的要比江西省要强很多。江西省境内的旅游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但旅游产业没有发展起来,旅游文化也没有形成起来,导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优势发挥不明显。相反,贵阳在这方面面做得挺好,其旅游业已经跨入到全国的前列。


如今,贵阳市正在致力打造几大名片: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我虽说对这个城市的感觉并不是那么好,但我不怀疑他们的发展目标,也相信他们完全有这种能力和实力,假以时日,这个偏安在山间的休闲都市,一定能实现经济腾飞、生态完好的梦想。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来贵阳,那肯定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了。因此,对贵阳,不说再见,因为我会再来。


4
苗寨,一个享誉世界的民族村寨


这几年,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深入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了解一下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尝尝他们的特色美食,把他们纳入到我的文字之中。所以,贵州之行,去往苗寨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早已心有所往。


旅游大巴出了贵阳城,沿着山间高速公路大约行驶了三个多小时,才来到黔东南的西江苗寨。由于时值旅游旺季,我们抵达的当天,至少有5万人前来参观游玩,人来车往,甚是热闹。苗寨大门口两边站有二十余名身穿苗族服装、撑着油纸伞的苗族大娘,舞动着苗族舞步,欢迎前来参观旅游的八方游客。




西江苗寨共有1330户,俗称“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寨子在一条山沟中,两边是山,中间是白水河,河水将苗寨一分为二,层层叠叠的苗家吊脚木楼,从河两岸依着山势从下迤逦向上展开,一直建到山顶,将整座山都包了起来。巨大的规模与气势让人震撼,四面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河水蜿蜒流淌,穿寨而过。山峦、吊脚楼、河水,俨然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顺着寨子往前走,我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此时,耳边虽说不停地听见商贩在吆喝,面对此情此景,全然没有觉得有丝毫嘈杂,反而觉得是那么的和谐。


由于各自的兴趣点不同,同行其他人有的对苗族特产感兴趣,一头扎进了两旁的商铺;有的热衷于拍照,不停地找景拍照。而我的兴趣点却在苗族的习俗、文化和历史上,感觉整个苗寨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听着导游的讲解,对照眼前的情景,让我从内心里对此发出无端的感慨,人生真的应该多到这些地方走走。行走到风雨桥,看到一群身穿苗族服装的妇女儿童,我立马兴趣昂然,拉着她们合影了几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表达一下自己的愉悦心情。




正当我沉迷于眼前的美景时,旅行团的领队打来电话,前往一户苗族人家用餐。跟随着他们穿行在山坡上的寨子里,就像走进了迷宫一样。随着山势的起伏升降,一栋栋由杉木搭成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排开,黑色的瓦顶,厚实的木墙,阳台的美人靠、带花纹的窗棂,尽显古老而厚重。在曲曲折折的石板路上,偶遇头戴银冠、身穿苗袍的苗家女,传递过来一丝微笑,让人感觉到苗家人的朴实和真诚。进入到苗户人家,三排长条桌有序地摆着苗家饭菜,一小碟苗家腊肉、一盘小炒香干、一个胭脂红蛋、一盘素炒土豆丝……,尽显苗族特色。据当地的导游讲,苗族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和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娶亲嫁女、孩子满月和村寨联谊宴饮活动。现在用于商业开发,供游人来体验,人均用餐消费一般在十五元左右。




吃过长桌宴,我再一次来到风雨桥,静静地观赏苗寨的全景。看到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我心生好奇,趁着同行的朋友在照相、观看苗族演出之机,我独自进入了寨子里,与一位苗族大叔攀谈了起来。经过允许,进入到吊脚木楼,边参观边听介绍,不由赞叹苗族人的智慧与勤劳。寨子里的木质吊脚楼一般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多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在苗族博物馆中,我了解到了苗族的历史,苗寨的建筑,苗人的习俗。西江苗族属于“西氏”苗族,也称黑苗,傍山建房,族群结居,沿袭千年,习俗不改。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也反映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中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也值得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出台住房政策时加以借鉴。



负责任的勘&有态度的品

主编:阿康&美编:木易子

勘品会是个原创帮,热爱分享品生活。每天都有一位生活的有心人,分享他/她在品质生活中的行与思。阅读悦美、经典音乐、美滋美味、游走天下、岁月凝香,诸多美线索,期待您来勘与品。

往期美文可通过勘品会公众号主菜单的“美文集”查阅,也可登录勘品会网站www.kanpinhui.com一网打尽!

向勘品会投稿吧,文章+图片一经采纳,您就是明天的勘品员、生活+!作品请发至邮箱:kanpinhui@sina.com,试一试勘品会能否与您心灵相通、同频共振?

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勘品会(长按二维码或指纹,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