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赏析 悲天悯人的黑线风格 ——法国当代艺术家伯纳德•毕费的绘画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 点击上方关注 美术报,分享美的一切



安娜贝尔肖像,布面油画,1960年


对于众多的仰慕者而言,伯纳德•毕费就是一个“纯粹的天才”,他15岁进入巴黎的国立高等美术学院,20岁获得评论奖(Prix de la critique),24岁为法国著名诗人洛特雷阿蒙(Comte de Lautréamont)的代表作《马尔多罗之歌(Les Chants de Maldoror)》作插图,27岁被《认知艺术(Connaissance des arts)》杂志评为战后10大艺术家之一,30岁在巴黎夏邦杰画廊Galerie Charpentier举办了第一次作品回顾展,他纵横驰骋于艺坛,将近50年,视绘画为生命,用自己独一无二的毕费式的黑线风格赢得了许多国际上的赞誉和褒扬。



演奏音乐的小丑,布面油画,1991年


毕费的绘画是一个充满表现意味的线条世界,他重线条甚于色彩,不管是静物、人物,还是风景的描绘,所有物象本身常常都是由简洁而又坚挺的黑色线条勾出轮廓,较少赋彩;有时候为了突出人物的内在特征,他不惜变形、拉长和简约以满足对其内在真实性的挖掘。受现代主义美术运动的影响,尤其是马蒂斯和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的熏染,他的画面追求平面性,以线条的图案限定平涂的色块,而不要深度或雕塑式的立体感。在色彩上,他偏爱少到极致的原则,特别是一些灰、黑、暗褐色的基调,显得非常压抑和苦闷。这种强烈的个性特征,使看过他的画的人就难以忘怀,尤其是他笔下的人物,用干涩的几何线条刻画出版画般棱角分明的效果,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忧伤的意识;观赏者常把他等同于乔治•鲁奥(Georges Rouault)和弗朗西斯•格吕贝(Francis Gruber)一样的悲天悯人之辈看待。


红昆虫,布面油画,1963年


上世纪50年代的法国画坛,毕费的画风一度风靡巴黎,他那纤弱瘦长的几何状灰色调人物,就像是欧洲战后人民悲怆、失望的精神状态的一种表征,在当时画家群体有两类对立分明的派别,一类是新具象变形风格;另一类是纯抽象。毕费属于前者,他曾说过:“抽象绘画是有限的,并且没多大意思,而具象绘画则是无限的,”毕费以自己那主题鲜明的具象黑线之风,被当时巴黎的德罗昂•大卫画廊(Galerie Drouant-David)看中,此后几乎每年以一个系列地绘画展览而蜚声巴黎艺术界,后来莫里斯•嘉尼耶画廊(Galerie Maurice Garnier)也一起参与承办;于是从1952年开始到1999年,一个总计53个主题序列展出开始了,包括基督受难、战争的恐怖、圣女贞德、安娜贝尔像、马戏团、巴黎风景、、画室、威尼斯和静物等。如此多产,就可以想象他的创作量,是多么的繁重,平均每日都创作近十个小时,最后给我们留下了约1万余幅油画、水彩、素描、平版印刷和版画作品。



大皇宫,布面油画,1989年


然而,在上个世纪60年代,正当平步青云地进入艺术明星的行列的时候,毕费却受到来自法国主流艺术的排斥,据毕费的画廊代理商兼朋友莫里斯•嘉尼耶回忆:当时的作家兼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他想借抽象艺术运动为手段,来使巴黎重新成为战后世界艺术的中心,而毕费却偏偏不是抽象画家,他的成功和名声具有干扰到了发展抽象艺术的前景,因此遭到摈斥。今天巴黎有没有成为二战后的艺术中心,大家也有目共睹,而毕费的成功也依然延续了半个世纪。但从某种意义上看,毕费的作品长久以来还一直是受法国美术圈以外的人所爱,比如70年代,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客厅装修几乎必有他的关于小丑的印刷作品,还有在日本、中国、美国等地艺术圈对他的高度评价。然而,近年来具有痛苦意味的具象绘画又开始在法国成为文化精英们推崇的对象,毕费那过分孤独感的造型和粗黑线风格的作品,再次引起艺术界的关注,因此被看成超越时代的艺术。



剥皮兔子的静物,布面油画,1961年


1970年之后,除了自画像仍是保持表现主义版画式风格外,他画的很多风景和静物作品中,逐渐减少了粗线条的运用,画面变得柔和。尤其是他所保持的小丑肖像和骷髅肖像的热衷,表现出幽默诙谐之趣;日本在巴黎的代理画廊积极引入毕费的这种以线造型的具有东方风格的作品,并于1973年在离日本富士山下不远的静冈县建立了毕费美术馆;也许是在他乡觅到了知音,毕费曾多次受邀访日,亲自参观了自己的美术馆,在那里收藏了他上千张的油画和版画作品。他也通过作品流露出对日本文化的喜爱,比如作品中的相扑人物、艺伎等形象都和日本浮世绘很相似。


穿打褶颈圈衣服的女人,布面油画,1959年


自画像,布面油画,1949年


在毕费的一生中,曾多次变换居所,古堡、庄园、城市、乡下,他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安静之地,在他的家中,从东方购买了数量庞大的中国家具、瓷器和佛像雕塑等,他是如此地痴迷于中国古董,以致于收藏了摆满整整7个房间的中国家具装饰用品;在艺术上,深深的孤独感一直笼罩着他,这从他一生创作的自画像中可以看出,而来自东方艺术的慰藉,也许让他找到了心灵上的共鸣。


琪琪肖像,布面油画,1957年


1999104日,毕费因为罹患帕金森症,无法继续作画而,最终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缪斯,也结束了自己毁誉参半的传奇一生。他曾说过:“对于绘画,我们无须说些什么,也无须加以分析,只需去感受它。”现在,法国年轻的一代人已经开始以自己的眼光来重新判断毕费的绘画,没有了五十年前人的偏见和势力行为,曾经被蓬皮杜中心束之高阁的毕费作品,2011年也开始拿出来展出。历史正在还原一个现当代艺术史上真实的毕费;对于我们而言,了解他,最重要的还是从他那悲天悯人的黑线风格开始。



伯纳德•毕费(Bernard Buffet),1928年生于法国巴黎,1943年进入巴黎的国立高等艺术学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学习,1947年开始举办个人绘画展览,之后几乎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作品展,是法国现当代著名的新具象风格画家,在1999年10月4号因罹患帕金森疾病,不能作画而。



文/ 陆琦(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美术报官方微信
感谢有你一路同行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