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刷价格联盟

税改已至,谁是洗牌后商旅市场的最后赢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华为官方客服增值税改革的政策对企业是无疑一项重大利好,但对于一些利用政策漏洞来盈利的单位和个人来说,却是沉重的打击。

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增值税改革再发力,在将制造业等行业16%增值税税率降至13%、交通运输和建筑等行业10%增值税税率降至9%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将国内旅客运输服务纳入其中。也就是说,4月1日起,纳税人取得的火车票、飞机票、汽车票等客票也可以作为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凭证。

重新洗牌的商旅市场,谁将出局?

增值税改革的政策对企业是无疑一项重大利好,但对于一些利用政策漏洞来盈利的单位和个人来说,却是沉重的打击。

一般情况下,通过特殊销售政策获得的机票较正常分销渠道和航空公司直销的票价更低,于是部分代理商通过在B2B分销平台或OTA(在线旅游)平台投放特殊运价和政策的机票,甚至直接抓取航空公司官网的价格,再搭配保险等产品在平台上销售,以获取差额利润。为了遮人耳目,这些不具备客票行程单开具资质的代理商会提供面额高于实际价格的发票甚至虚假行程单。这一系列做法无论对购票的个人还是企业都造成经济损失,更扰乱了航空公司的渠道价格体系。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商旅管理市场白皮书》,2018年中国商旅管理市场中,TOP8的TMC(差旅管理公司)仅占市场的21.4%,其余的则是OTA、传统旅行社、机票代理商等非专业化差旅机构。增值税改革后,企业不再需要开具发票,而是价格透明的客票行程单作为扣税凭证。而在商旅管理市场中占近80%的非专业差旅机构中,将有一大部分因不具备客票行程单开具资质而失去盈利来源。这一次市场洗牌。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为行业内正规TMC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差旅报销的灰色收入,谁来买单?

据调研数据,仅有27.8%的中国企业会通过TMC进行差旅预订。说明现阶段我国企业差旅管理的普及度较低。一直以来,现付现结的传统差旅模式要求出差员工自行报销,无形中增加了财务审批的工作量。同时,部分员工利用公司差旅政策漏洞,虚报行程价格甚至找代理商开具虚假行程单,以获取“灰色收入”,而这种行为不仅对企业造成资金损失,更涉嫌贪污或非法侵占。

增值税改革政策将国内旅客运输服务纳入进项税抵扣范围,国家对机票行程单的管控将更加严格规范,可有效规避伪造发票的违法行为,让报销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税改之后,客票行程单可作为扣税凭证,抵扣9%的进项税额,这给TMC带来的挑战是:客户希望用一张整合所有行程的发票抵扣9%的税,但增值税改革后,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客票行程单。有的大客户差旅量高达100w/月,抵税9%,高达十万。至少200张行程单,需员工自行打印或选择快递(邮费¥20)。

因此,专业TMC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商旅预订服务,更从根源上进行商旅管控,杜绝灰色地带和违法行为。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满足客户需求,比如有的商旅公司通过定期将行程单整合并统一寄给客户,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业务方向。

根据艾瑞调研数据,在未使用TMC的企业中,有66.9%表示其需要专业的商旅管理服务进行商旅管控。未来,TMC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智能转型的商旅行业,谁是赢家?

增值税改革政策淘汰了传统的机票代理模式,仅靠收取服务费用的已不适应商旅市场的发展趋势。行业内众多TMC都意识到,只有为客户创造商旅服务的额外价值,通过新技术推动商旅行业智能化转型才是大势所趋。

携程商旅利用百度云的AI能力,对用户的兴趣、习惯和偏好进行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后对各种旅游产品进行智能化组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旅行方案。国旅运通则是与第三方合作开发了具有互动功能和智能情感的差旅政策人工智能机器人“小通”,及时回答用户关于公司差旅政策的问题。

上市公司腾邦国际的智能化从2015年展开,其定制的“73GO 费用管理系统 TCR” ,为腾邦国际建立客户从预算到出行到费用报销的闭环管理,通过移动 APP、电子化流程、自动\人工合规检查、差旅预订数据连接、数据分析五个关键特性,解决企业在费用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而作为行业内最早进军移动互联网的企业之一,泛嘉国际发布了智能商旅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管控、一站式出行服务和专属商旅报告,利用大数据展现每一笔商旅支出和出行情况,让企业差旅成本可控、可调。同时,泛嘉国际的一级机票代理资质可开具价格透明的客票行程单,为企业垫付差旅费用,有效节省人力成本、简化报销流程,杜绝了灰色收入来源,为企业降低资金风险。

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企业发展减轻了外部负担,而日渐兴起的商旅服务更能从内部控制企业的生存成本。商旅管理市场的日趋规范化,为各大TMC提供了良性竞争和共同成长的广阔空间,也会让更多企业逐渐意识到:只有创新和节约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采用全流程智能管控和大数据报告分析,在每一个环节实施“量身定制”智能化管理,才能实现在危机中节流减负,拥有强劲的发展实力。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